(WTI原油期货暴跌)
4月21日,美国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一夜爆“负”。4月22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宣布“原油宝”产品按照美国时间4月20日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官方结算价以负值结算。这意味着投资者不但赔光全部本金,还倒欠银行数倍保证金。消息一出,引发舆论哗然。中国银行原油宝被华尔街空头围猎,造成巨额亏损,对于这场投资市场上史无前例的黑天鹅事件,事件舆情态势是如何发展的?舆论情绪和态度如何?该事件背后反映出了哪些问题?本文将一一揭晓。
对于“原油宝”的产品属性,目前一直存在争议。4月22日,中国银行在“原油宝”业务情况说明中,对其业务概括如下:中行于2018年1月开办“原油宝”产品,为境内个人客户提供挂钩境外原油期货的交易服务,客户自主进行交易决策。其中,美国原油品种挂钩CME的WTI原油期货首行合约。个人客户办理“原油宝”需提交100%保证金,不允许杠杆交易。
“原油宝”原油期货业务包括美国原油产品和英国原油产品。其中美国原油对应的基准标的为“WTI原油期货合约”,英国原油对应的基准标的为“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并均以美元(USD)和人民币(CNY)计价。
(原油宝产品业务流程简图)
4月21日-5月12日期间,全网有关“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的传播信息量共计712398条。其中,79.57%的信息分布在社交媒体、微信等社交平台中。4月21日,中国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因WTI原油5月期货合约CME官方结算价首次收于负值,4月21日将暂停原油宝产品美国原油合约交易”,引发舆论关注。随后,少数网友对移仓前中国银行未对客户进行说明义务等行为提出质疑,并对中行“原油宝”交易结果表示担忧。4月22日早间,部分网民在网上晒出原油宝收益明细以及中国银行发布的赔偿保证金的通知截图,引发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此事。随后,中国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回应称:“将参考CME官方结算价进行结算货移仓”。当日下午,随着“@财经网”“@凤凰网财经”等大V转载及传播事件相关情况,大量网友参与事件的讨论。4月23日,有网民向媒体爆料表示:中行开始划扣投资者“原油宝”账户中的保证金,且亏损客户不还钱将纳入征信,相关信息推动事件热度持续上升,事件传播信息量于当日达到最高峰,“原油宝投资者倒欠银行不还将纳入征信”等成为社交媒体平台热门话题。5月5日,中国银行发布关于回应“原油宝”产品客户诉求的公告,引发舆论热议,事件热度有所回升,于当日达到传播小高峰。此外,“人民日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对此事也进行了及时报道和跟评。
从情感分布来看,全网关于“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的社会情绪以负面为主,占49.1%,主要内容多为对中国银行交易操作“不专业”的质疑,以及对中国银行决定由投资者承担全部损失的不满。中性言论占40.5%,相关言论主要为传播事件相关信息、讨论和分析原油宝产品交易原理等。有关此次事件的正面言论占比10.4%,部分舆论表达了对银保监发声、以及投资者进行维权诉讼的支持。
4月21日,因WTI原油5月期货合约CME官方结算价收报-37.63美元/桶,历史上首次收于负值,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暂停WTI原油合约当日交易。“原油宝”“中国银行”“美原油”等词的热度开始攀升。4月22日,随着“中国银行要求多头赔偿3倍保证金”“中国银行暂停客户原油宝新开仓交易”等消息的爆出,涉及原油宝交易的“期货”“抄底”“移仓”“穿仓”“保证金”和“虚拟交易盘”等词汇露出频次升高。同时,多名原油宝投资者组团维权的现象也受到了舆论关注,相关词汇“律所”“律师”“法院”“立案”和“集体诉讼”等成为了该事件的传播热词。此外,随着该事件的持续发酵,中国银行的回应及后续处理措施也成为舆论关注的一大重点,“和解协议”“回应”等词也有一定的热度。
在“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的相关信息中,媒体主要对事件本身进行报道传播,占比29.8%。事件曝光后,涉事方中国银行就此事做出多次回应,引起“中国新闻网”“财新网”等多家媒体关注,相关报道占比21.4%。5月11日,中行APP推出原油宝线上和解协议,并设置了倒计时。“原油宝和解协议”成为媒体报道重点,占比为16.9%。关于责任归属问题的报道占比13.1%,相关内容主要从原油宝交易流程及协议内容等方面切入,对“谁该为损失负责”这一问题进行了介绍解答,如“南方周末”文章《中行原油宝:谁该背这个巨亏的锅?》、“新京报”文章《原油宝穿仓惨案:谁该为投资者的损失负责》等。事件发生后,有投资者表示将进行维权,引起部分媒体的关注,相关报道占比8.7%。此外,还有与原油宝此类纸原油金融产品相关的媒体报道,内容主要为对这一产品交易原理的介绍、产品投资者身份的统计报道等,占比为6.5%。
与媒体不同,网民话题更显主观性和情绪化。除了传播该事件基本信息外,24.4%的网民言论对中国银行表示不满和质疑,认为中国银行的交易操作极其不专业,属于“金融欺诈”,调侃银行此举是“割韭菜”。对中国银行的回应进行关注的网民言论占13.2%。9.4%的网民言论对纸原油金融产品进行了关注和讨论。7.5%的网民言论对投资者维权表达了看法,大部分网民表示了支持。还有部分网民言论呼吁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占比5.0%。
随着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双方关于石油价格的谈判及国际环境变动,国际油价在近期波动剧烈。4月22日,中国银行宣布“原油宝”产品按照美国时间4月20日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官方结算价以负值结算,这意味着数万名投资者不仅亏光了本金,甚至还倒欠银行数倍保证金。消息一经爆出,迅速引发市场和舆论高度关注。如此巨亏,责任应当由谁承担?投资者与中国银行双方的责任应如何划分?原油宝爆仓后的责任归属问题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中国银行作为原油宝的开办方,自原油宝爆仓事件发生以来就遭受到了投资者和部分舆论的强烈质疑。他们认为中国银行不应将风险责任全部转嫁给投资者,自身在操作和产品上均存在问题,理应对此负责。一方面,这些舆论质疑中国银行的产品监管制度有较大问题。首先,原油宝协议跌至20%保证金时银行有义务强平,但在跌至20%时,中国银行并没有起到应有的风险控制作用;其次,中国银行对国外一些投资机构如CME释放的预警信号重视不够,将平仓日设定到换月的最后一天,再加上中国银行的交易时间与国际市场存在时间差,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做出操作指令,只能坐以待毙。另一方面,中国银行“原油宝”产品的准入门槛过低也饱受舆论诟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原油期货交易是极小众并且专业的一类交易产品。一般而言,期货公司要对投资者进行风险警示,还要限定最低投资门槛,并通过投资者风险测试的方式判定其风险偏好。而中国银行仅进行了风险警示,并没有对于底层资产进行详细描述,也没有对于投资者可供投资金融资产的数额进行门槛限定。另外,也有舆论质疑中国银行营销失当和激进营销,导致诸多不明内情的投资者盲目涌入。他们认为原油宝是一款挂钩海外原油期货的高风险投资品,却被中国银行作为“投资理财”的重点推荐产品销售,使投资者将其理解为亏损有限的理财工具和“抄底神器”,最后损失巨大,中国银行责无旁贷。
值得注意的是,在舆论对银行方提出质疑之时,也有少数舆论将矛头对准了原油宝的投资者。有舆论认为部分投资者出于“投机”或“抄底”等动机购买产品,出现巨亏后理应遵守合约,中国银行也有权向部分“穿仓”的投资者追偿保证金。
投资者不但亏完全部本金,还倒贴银行近两倍亏损资金。“中国银行原油宝穿仓”这件中国个人理财市场上的黑天鹅事件,引发舆论对金融理财产品的关注和讨论。
部分舆论对此类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为何在银行这类金融机构中存在、以及是否应该存在表示了疑问。作为一款投资产品,“原油宝”并非中国银行一家所独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也有此类金融产品,即通常所说的“纸原油”。纸原油挂钩境内外原油期货合约,与纸黄金、纸白银一致,不可以实物交割,只能现金结算。其实际上是由银行向投资者提供买卖报价,个人再通过把握国际油价走势在银行账面上买卖“虚拟”原油,由此赚取原油价格的波动差价。显然,该投资产品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属于高风险投资产品,投资标的是典型的标准化产品。从事标准化的证券类交易业务的金融机构归属证监会监管,需要有一定的资质,同时,从事此类业务的投资者在专业度上也设有一定的门槛。但如今,这类产品竟然出现在了国内银行体系。舆论认为对于这种跨业态业务缘何出现、以及是否合法、由谁监管的问题,监管部门应当对大众进行解释。还有部分舆论对银行推出此类金融产品的目的表示质疑,认为中国银行原油宝合约中存在的交易时间错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此类理财产品的设计不够成熟,同时,将高风险证券类交易业务包装成理财产品推荐给连期货交易概念都没有的普通人,是否存在规避监管“打擦边球”的问题也需要引起注意。此外,还有部分舆论站在投资者角度,表示对于此类理财产品,投资者投资前需要反思自身是否具有完全了解投资产品风险的能力,以及风险可承载能力,以避免对自身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在传播“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相关信息的博主中,以草根群体(普通+达人)最多,占比90%。其次为认证用户群体(名人+企业+媒体+政府+团体+其他),占比10%。媒体官微发布大量事件相关博文,加上名人博主参与事件讨论并传播,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普通网民对相关话题的讨论。
在“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的相关讨论中,原帖信息占比10.3%,多为媒体和个人大V发布的涉及原油宝交易原理、和解情况及投资者维权进展等内容;89.7%的网民则通过转评参与相关话题讨论,表达自身观点看法,进一步扩大话题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对本次事件关注度最高的是广东地区,其次是北京和上海地区。这三地的金融市场均较为繁荣,且媒体众多、网络普及程度高,因此对该事件相关话题关注度最高。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全球经济受到冲击。在经历美股历史罕见的4次熔断后,国际原油期货也迎来了历史上的首次负值:美国时间2020年4月20日,WTI05期货合约结算价暴跌至-37.63美元/桶。
而对于大洋彼岸中国银行(下称“中行”)“原油宝”产品的中国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惊天“噩耗”。4月22日,中行在暂停了一天的美国WTI原油期货交易后发布公告表示,原油宝产品将参考-37.63美元/桶进行结算或移仓。史无前例的负值结算价意味着,购买了WTI原油期货的投资者们不仅亏掉了自己账上所有的钱,还倒欠银行N倍的欠款。
亏损的责任怎么算?一般来讲,在市商杠杆制度下,正规的股票或期货交易时如果发生了穿仓,而客户保证金无法填补亏损的金额时,交易所是可以向投资者追责剩余的亏损资金,但这个事件尴尬之处在于,“原油宝”只属于银行金融衍生品,而中行本身也不是交易所。另外,许多投资者认为,中行选择在展期进行移仓换月是爆仓的最主要原因。一番“打架扯皮”后,中行开出了和解协议。
新冠疫情影响下,国内许多投资者们嗅到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商机,但是危机与商机并存。除去市场规则下的经济变动外,国内投资者还需要警惕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交易陷阱。事实上,国内很多投资者对境外金融市场的交易规则或细节并不了解,更谈不上理解规则变动加诸于自身利益的实质影响,这种前提下的投资行为其风险性无疑是极高的。另外,作为交易规则的制定者,境外金融交易机构在法理上拥有先天的优势,而这一点也需要投资者纳入考量。
当然,相较于投资者个体而言,国内金融机构更应该吸取教训。作为金融经济大户,美国擅长通过设置金融陷阱来让其他国家投资者为自己买单。2020年新冠疫情让美国经济受到重创,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国内金融机构更需要提高警惕,避免成为免费韭菜。
湖南识微科技有限公司商情部
2020年5月14日
(声明:本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识微商情系统,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谢谢。)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