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晚间,微信公众号“锌财经”发布了一篇采访ofo前员工的文章《前员工深度揭露ofo败局:挥霍、贪污、站队、大裁员 | 锌式》。该文回顾了ofo创立至今的发展历程,最后以ofo前员工李铭(化名)的一句话收尾,“ofo的失败,在于投资人太疯狂、公司扩张太快,管理没跟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后失控”。
小黄车ofo在2018年以来似乎过得不太好,屡有资金断裂、被收购等传闻。在刚过去的11月底,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就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宣布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一句“哪怕是跪着我们也要活下去”证明了ofo现在正面临窘境。
ofo何以走到如今的境地,各界都有自己的看法,但ofo内部人员或许能提供更多不为人知的线索。
ofo退押金的“骚操作”
11月23日,ofo爆出押金秒变P2P投资的新闻。据报道,ofo 99元押金用户一键升级成为PPmoney的新用户后,即认可并同意将ofo 99元押金成功升级变为PPmoney的100元特定资产,默认出借PPmoney新手福利项目,锁定期30天。锁定期满后用户可申请退出,并在退出成功后可获取相应本息。ofo因此被质疑变相出卖用户数据,两家公司遭到网友怒怼。随后,PPmoney宣布下线该合作渠道。
12月初,有部分ofo用户向媒体反映,在ofo软件内已经无法正常在线退押金和余额,另外旧版ofo APP内的退押金按钮也从金色变成了灰色。APP底部提供的客服电话也根本无法拨通。12月4日,ofo方面回应称,按钮变灰为了挽留用户,可正常点击。
这些套路满满的操作充分说明了用户想要退押金真的很难,以至于关于“前员工揭露ofo败局”的讨论,“退押金”成为网民们的关注重点,反倒是ofo的未来没多少人关心。其中,押金问题引发了网民对ofo的不满,怒骂“垃圾企业”“没有责任”;“凉了”成为网民对ofo结局的主论调;而背靠“大腿”的哈罗、摩拜、青桔也成为网友推荐的出行选择。
2014年,以ofo、摩拜为首的互联网共享单车诞生,以无桩单车取代有桩单车,解决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受到不少年轻人的追捧。共享单车成为“风口”,不少共享单车企业获得了大量的风险投资。
马云曾言,风停了死的都是猪。2017年下半年共享单车行业的“风”就开始停了,悟空单车、3Vbike、町町单车、小鸣单车、小鹿单车、小蓝单车和酷骑单车等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先后倒闭,用户押金去向不明。这直接导致了用户养成了“闻风”而退押金的习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投资人朱啸虎认为,如果想要盈利,两家(摩拜、ofo)合并才是合理的。然而两方团队并不愿意合并。
2017年末,共享单车两大巨头ofo、摩拜相继被曝挪用用户押金,后两者否认。2018年,摩拜卖身美团,而ofo否认了滴滴、阿里收购传言,没有“接盘侠”的ofo现在看来似乎有点“独木难支”。
共享单车从一开始就过于依赖资本,短时间内“烧”出了市场占有,管理却跟不上扩张速度,更何况寻求正确的盈利模式。当然,ofo有过很多的尝试,从车身广告到出租微信公众号广告位,都足以证明ofo在努力盈利。但单车属于消耗品,越来越高的维护成本注定了这些“小打小闹”不够“塞牙缝”。雪上加霜的是,2018年的ofo“绯闻”缠身,越来越多用户开始集中退还押金,迟迟未有新的融资进来的ofo可以说是资金压力巨大。
从押金转p2p到退押金按钮变灰,ofo一再损伤用户的信任。一个优秀的企业最好不要跟用户“秀智商”,留住用户的最好办法不是提高退押金的难度,而应该靠良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ofo现在面对的难题不仅仅是资金问题,还有自造的用户信任危机问题,这一点在“前员工揭露ofo败局”网民的观点倾向就已经表明了。ofo即使度过了资金危机,企业形象也会受到极大损伤。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8299196 邮箱:zhangming[at]civiw.com 负责人:张明)
更多商情热点请关注:
社交媒体:@识微科技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