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媒体新闻的不断增多,景区在实践中的处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实际上仍存在一些认识和管理上的制约因素。
文化遗产景区舆情危机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临危受命的应对,使应对速度滞后
许多景区目前任认为处理突发事件是临时性管理项目。将危机事件简单的等同于事后应急事件,缺少防控预警机制。
一旦出现棘手的舆情危机事件,多数景区是由领导或宣传、管理部门受命进行应对处理,领导和工作人员这时由于对事件不了解或事件处理不及时,应对会应接不暇,会失去处理先
机,导致这种临时工作缺乏科学系统的工作流程,应对的效度和信度不高。
(二)冷处理的应对,让公众产生误解
在网络媒体出现景区危机事件时,很多景区在面对危机时不愿意正面回应,觉得会影响景区形象,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态度,在处理危机事件过程中采用不回应或者不说出事件真实情况。
正是由于缺乏正面的沟通与交流,使得事件一进入舆论监督下,很可能发生议题流变,影响公众的判断。公众将会抱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和质疑精神来判断,解读错误,一旦形成事件错误误区,不仅会损坏景区的社会形象,还会使景区在危机管理中处于被动局面。
(三)利用自媒体不得利,延误有利时机
虽然大多数景区顺应发展开通了官方社交媒体账号,仅仅当做发布日常信息的工具。当危机事件出现时,没有借助自媒体及时公布时间的真相及最新进展,而是利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布。
而这时自媒体传播的快速度有时使景区丧失了舆论的主导权,从时间上落后于传播速度,有可能导致舆论引导滞后,给后续危机事件处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相关推荐:文化遗产景区为何要开展舆情监测工作?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