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5月6日,知名脱口秀演员池子在个人社交媒体爆料中信银行在未经其授权、未经任何司法机关合法调查程序的情况下,将其个人银行账户交易明细提供给笑果文化,侵犯了个人隐私。消息一出,引发舆论哗然。舆论除了对中信银行追责外,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信息泄露现象也是其聚焦所在。
5月6日-5月10日期间,全网有关“中信银行违规泄露客户流水”的舆情信息量共计307428条。相关舆情主要集中分布在社交平台,其次是APP和新闻平台。
社交媒体、微信等社交平台占比为86.40%,除“@新浪财经”“@财经网”等在社交媒体平台多次发文报道此次事件相关情况外,“@法山叔”“@午后狂睡”等社交媒体大V对本次事件的讨论与传播,也为舆情扩散起到了助推作用。APP与新闻平台占比分别为9.22%和3.77%,主要是媒体对“中信银行违规泄露客户流水”事件的跟踪报道与点评,不断提升了该事件的舆情热度。
5月6日,“社交媒体”用户“@池子池子大池子”发布博文称中信银行泄露其个人信息给第三方平台,相关信息传播开来,引发舆论关注。当日晚间,笑果文化公司发布社交媒体回应此事称其与池子的劳动仲裁均在法律合同的框架下进行,不愿将此事过多付诸舆论。5月7日凌晨,中信银行发布致歉信回应该事件,称已按制度规定对相关员工予以处分,并对支行行长予以撤职。随后“笑果文化回应”“中信银行道歉”等相关话题推动舆论热度持续走高,舆论热度在当日达到最高峰。5月9日,中国银保监会宣布对该事件进行立案调查。5月10日事件热度逐渐平稳,但相关舆情仍在延续。
5月6日,池子在个人社交媒体爆料中信银违规将其个人流水提供给笑果文化,侵犯了个人隐私。有关涉事主体“中信银行”“池子”“笑果文化”等词成为舆论焦点。其次,有关事件内容的“泄露”“交易信息”“流水”“授权”等词汇的热度也居高不下。随后,“中信银行致歉”“中国银保监会宣布立案”等消息传出,“道歉”“撤职”“支行行长”“处分”“调查”“立案”等词汇露出频次升高。此外,中信银行以往的泄露个人信息事件和查询银行流水的黑产也受到了舆论关注,相关词汇“非首次”“罚款”“黑市”“黑产”等也有一定的热度。
5月6日,“社交媒体”用户“@池子池子大池子”发布博文,爆料中信银行将其账户交易明细泄露给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引发全网关注。针对该事件,除报道事件详情和跟进事件后续外,部分媒体根据双方回应,对中信银行及员工的责任划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也有部分媒体报道指出中信银行泄露客户信息非首次,并对以往个人金融信息泄露事件进行了复盘。
相较于媒体,网民言论更偏向主观情感的表达,除关注事件的具体细节外,大部分网民表达了对中信银行回应及道歉态度的不满,并质疑其撤销支行行长职位的行为实为推诿责任。由表及里,大数据时代普遍存在的个人信息泄露现象亦是网民吐槽的焦点,对于目前如何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网民观点莫衷一是。同时,也有部分网民呼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和治理力度,以防止和减少金融机构违规行为的发生。
5月6日,脱口秀演员池子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笑果文化寄给他的案件材料里面竟然包含了他在中信银行的个人账户交易明细,中信银行对其解释是“配合大客户的要求”,随后中信银行发文致歉并对涉事员工予以处分。该事件的相关信息迅速发酵登顶社交媒体热搜,引发舆论关注。
个人银行账户信息属于个人隐私的一部分,且《商业银行法》有规定,对个人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个人查询、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中信银行以“配合大客户的要求”的名义,将池子的个人账户明细提供给笑果文化的行为被曝光后,大客户“特权”引发了舆论对银行保护个人账户信息安全性的担忧和热议。大部分银行都有大客户“特权”,如优先为大客户提供服务及便利等,但是为了讨好大客户而随意泄露普通用户的个人信息及漠视法律法规等行为,极易引起公众的不平和愤怒。其次,池子曝光中信银行一事也引发广大网民的共鸣,大多数舆论认为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了一种社会普遍现象,而相较于公众人物,普通人的维权之路会更艰难。
另外,有关“池子是否揭开了行业潜规则的冰山一角”的话题也引发部分舆论关注。网民爆料称在黑市有不少卖家宣称只要提供身份证号就可以查询个人在四大行的银行流水,查询内容不同其价格也不同,甚至还有卖家100美元打包出售客户数据等情况。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及铲除黑色产业链不仅事关社会公众的个人利益,也关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
为客户保密是银行的基本原则,也是《商业银行法》的明文规定。在此次事件中,金融信息泄露中的“银行责任”和“惩罚决定”成为舆论关注重点。
就责任界定而言,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银行出现客户信息泄露,更多责任在于银行自身内控意识不强、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且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部分舆论强调,正是因为银行内部监管机制的缺漏,才让银行客户个人信息的泄露成为可能,作为服务机构,对于此类问题银行不能免责。
在惩处决定方面,舆论普遍认为对于此类行为绝不应姑息纵容,相关惩处必须到位。此次事件中,虽然中信银行及时发布道歉信并做出撤职支行行长的决定,但舆论对此并不买账。部分网民从法律角度评析,中信银行及涉事员工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甚至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除了追究内部纪律责任,更要承担起法律责任,中信银行一个无关痛痒的撤职决定,未免太淡化了该事件的性质。此外,少部分舆论以中信银行早有前车之鉴为论,认为职能部门应当加大此类违规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通过巨额的违规成本来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
此次事件以银保监会对中信银行立案调查暂告一段落,中信将受到何种程度的惩罚尚不可知,但该结果对于整个行业而言,都是一次深刻的警示。在现阶段群众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客户信息泄露事件,银行真不能够“混”过去,也不能再“混”过去。
从情感分布来看,全网关于“中信银行违规泄露客户流水事件”的社会情绪以负面为主,占比72.1%。相关内容源自舆论对中信银行泄露池子银行流水一事的不满和指责。另外,部分网民对于中信银行回应池子投诉一事也不并买账,认为其存在“甩锅”的嫌疑。中性情绪占比20.2%,主要内容来自传播该事件的相关情况以及对中信银行存在监管漏洞的讨论。正面情绪占7.7%,相关言论来自部分网民对池子维权和监管部门立案调查该事件的支持与肯定。
4.1 人群构成
群体的差异性影响公众对热点事件的关注程度。草根阶层(普通+达人)最为关注该事件,占84%。中信银行泄露客户隐私一事涉及广大民众的利益,故普通民众对此高度关注。其次是认证用户群体(名人+政府+媒体+企业+团队+其他),占16%。以名人博主为代表发布该事件的相关进展及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相关话题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4.2 发文习惯
在此次事件的相关讨论中,有12.5%的网民发布原帖表达自身观点,多为媒体大V和知名博主传播该事件的相关情况及发布相关观点。44.7%的网民通过转帖来扩散该事件的传播范围及影响力。另外,42.8%的网民则通过评论来参与该事件的讨论,相关评论多来源于对中信银行的不满和批评。
4.3 地域分布
对本次事件关注度最高的是广东地区,其次是北京和上海地区。三地的经济发达、网民众多,媒介资源丰富且对相关资讯接收更为敏感迅速。因此三地的网民对该事件的相关情况较为关注。
5月6日,脱口秀演员池子爆料称,中信银行上海虹口支行未经其本人授权、未经司法机关的合法调查程序,将其个人账户的交易明细提供给了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一时间,中信银行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现在互联网与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此次中信银行的行为无疑触动了民众的敏感神经。
近年来,个人金融信息泄露乱象屡禁不止,网络上也存在买卖相关信息的黑市。据媒体报道,中信银行并非首次泄露个人信息,也并非唯一一家出现此类问题的银行。如何才能堵上金融机构中的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漏洞?
一方面,在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上,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十分必要,我国也正在逐渐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近年来,建立健全金融科技监管体系、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已被央行反复提及。2019年10月,央行推出《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初稿)》(下称《办法》),意味着个人金融信息安全保护有了一部系统的、专门的法律条款,该《办法》将在征求意见结束后正式对外发布。2020年2月,央行和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对金融业机构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屡屡发生泄漏个人信息的事件,其中不乏违法成本较低的缘故。监管部门加大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震慑存在类似问题的组织和个人。此外,金融机构也应积极自省,建立起业内的监督机制,完善客户信息查询流程,加强员工的信息保密教育,提高对客户信息的保密意识,守住职业道德底线。
湖南识微科技有限公司商情部
2020年5月15日
(声明:本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识微商情系统,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谢谢。)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