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10月21日,杭州警方对51信用卡的总部进行了突击检查。当日晚间,随着“@杭州公安”公布相关情况,51信用卡被推至舆论风暴中心,“催收管理问题”“信贷利息是否过高”等成为舆论聚焦的重点。暴力催收如何整治?借贷双方权益如何维护?除了企业加强自我管理,政府及管理部门的有效约束也是改善行业现状的重要途径。
“51信用卡”是由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线上信用卡管理及理财服务平台。目前,其三大主营业务分别为个人信用卡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线上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旗下拥有“51信用卡管家”等多款APP。
在监测期间内,全网有关“51信用卡软暴力催收事件”的舆情信息量共计104956条。其中,80.72%的信息分布在社交媒体、微信等社交平台中。10月21日上午,杭州警方突击检查了51信用卡公司总部,12时,相关信息传播开来,引发舆论关注。当晚杭州警方官博“@杭州公安”发布警情通报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相关话题推动舆论热度持续走高。次日早晨,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在社交媒体平台致歉,引来众多网民、大V及媒体的讨论与转评,舆论热度随之达到最高峰。10月23日,事件热度有所下降,但相关舆情仍在延续。
此次热点事件信息首先由“第一消费金融”通过微信公众号曝出,再被众多社交媒体大V扩散至全网,而随着警方及企业创始人在社交媒体平台的接连发声,社交平台成为该事件信息传播的主阵地。同时,由于“新浪财经”“钱江晚报”“财联社”等媒体的跟进与转评,APP与新闻平台也成为此次热点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10月21日上午,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在杭州的办公地点被警方突击调查,“51信用卡”“被查”“杭州警方”等词的热度开始攀升。当晚,杭州警方在官方社交媒体发布通报后,51信用卡被突击调查的原因浮出水面,“暴力催收”“非法爬虫”“寻衅滋事”等成为该事件的传播热词。与此同时,部分网民也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整治催收乱象,“监管”一词的露出频次颇高。10月22日,51信用卡创始人兼CEO孙海涛在社交媒体对此事做出回应,并将问题归结于“管理不善”,“孙海涛”“致歉”“管理不善”等也成为了舆论热议的词汇。
在“51信用卡软暴力催收事件”中,媒体除了对事件本身进行报道外,还对事件背后反映的问题,包括“催收”“高利贷”“爬虫技术滥用”等,进行了详尽的深入报道;另外还有10.2%的媒体报道对涉事企业51信用卡进行大起底,对其发展史、业务经营模式等都进行了深度复盘。而网民除了对相关信息进行转发扩散外,对暴力催收行为的抵触情绪较为高涨,认为任何违法的催收行为都应当被严厉禁止;17.3%的网民对高利贷问题展开讨论,讲述身边受害者事例。此外,还有部分网民则站在借贷方一边,认为对于欠钱不还的老赖,使用非常手法有何不可。
51信用卡被指暴力催债,将信贷行业背后的“催收江湖”放置在公众视野当中。言语恐吓、短信威胁、辱骂、骚扰身边亲朋好友……一番狂轰乱炸之下,借贷人除了精神上饱受折磨外,日常生活和社会关系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软暴力不就是黑社会吗?”网民如此评价道。
事实上,一般的信贷债务先由公司内部人员催收,部分逾期严重、催收难度大的信贷,则外包给专业催收公司,是信贷行业催债的常见模式。国有银行有时也会和一些催收机构进行合作,外包其催收资金业务。据《新京报》的调查显示,正规的催收公司在催收过程中,一般会比较注意用语,不会出现暴力催收的情况。但可能也会采取给欠款人的亲戚朋友打电话的方式,来对欠款人进行一些舆论上的压力,促使其尽快还款。但对于此次涉事的51信用卡及其外包公司来说,冒充国家机关、恐吓、“呼死你”打爆债务人电话,显然已超出了正规范畴。无论51信用卡是如何强调过错原因在于“管理不善”,但在法理上来看,企业难辞其咎。
而公众所关心的暴力催债如何监管的问题仍在等待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就在51信用卡总部被突击检查的当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非法放贷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51信用卡风波,是否会掀起信贷行业风暴有待观望,但对于包括暴力催收在内的非法信贷,未来的监管无疑会愈发严格。如何慢慢筛掉大量的不合格平台,完成行业的出清,也许会成为政府部门和行业对信贷行业监管的未来主要政策方向。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行业,凭借着丰厚利润和巨大潜力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近年来,随着各路资本的入局,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焕发着蓬勃生机,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组织不断涌现,但行业过快“生长”也带来了诸如“P2P平台‘爆雷’”“恶意骗贷”“暴力催收”等问题。此次51信用卡的被查风波,不仅重新将催收乱象带入公众视野,也激起了舆论对加强现有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和法律监管的探讨。如何在法律范围内,保障贷款方的合法权益,杜绝“恶意骗贷”现象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之一。
舆论普遍认为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以及征信体系的不健全,是暴力催收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我国现行的法律条款对恶意骗贷、久拖不还等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导致借款方肆无忌惮,借钱不还。贷款方遇到恶意骗贷、久拖不还等情况,只有诉诸法庭这一种正当捍卫权益的方式。但即使熬过漫长的诉讼期,最后也不过是将借款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员名单或者剥夺其部分生活权利(如限制高消费),这个结果于借款方而言不痛不痒,于贷款方而言依然无法收回借款。因此许多平台并不愿提起公诉,转而寻求更快更直接的催收方式,暴力催收问题由此愈加严重。另一方面,我国现有征信体系并不健全,无法发挥其道德约束、道德鞭策的作用,促使借款人为维护个人征信,主动还钱。现行的征信体系是央行个人征信,其方式是用一份征信报告记录个人的各项借贷情况。但P2P行业并未被央行纳入征信管理范畴,且个人只需在办理信用卡、房贷和车贷时出具征信报告。也就是说,对恶意骗贷、久拖不还的人而言,只要不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打交道,征信体系对其日常工作生活并无影响。征信体系对恶意借款群体的惩戒失力,成为借款方故意逾期不还、贷款方暴力催收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重心放在整治暴力催贷乱象的同时,也要适度向惩戒恶意借贷方向倾斜。在法律上加大对恶意借贷行为的惩戒力度,在制度上加强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从法律和道德层面保障好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从根源上减少暴力催贷乱象的发生。
从情感分布来看,全网关于“51信用卡软暴力催收事件”的社会情绪以中性为主,占比47.1%,主要内容多为传播事件相关信息、讨论及分析行业现状等。负面言论占41.1%,相关言论围绕拒绝暴力催收行为、信用贷款利息过高等方面展开。有关此次事件的正面言论占比11.8%,部分舆论表达了对相关部门调查、处理行为的支持,以及对欠钱不还者采取非常手段的认同。
4.1 人群构成
群体的差异性影响公众对热点事件的关注程度。草根阶层(普通+达人)最为关注该事件,占85.5%。近几年,P2P平台在不断蓬勃发展的同时,用户被暴力、软暴力手段催收的事件也不时被爆出。此次51信用卡的被查风波,让信贷行业的催收乱象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引起了普通民众的关注。其次为认证用户群体(名人+企业+媒体+政府+团体+其他),占14.5%。媒体官微发布大量事件相关博文,经过名人博主的转发,带动了普通网民对相关话题的讨论。
4.2 发文习惯
在此次事件的相关讨论中,有10.8%的网民发布原帖表达自身观点,多为媒体官微和知名博主在传播该事件的相关情况;49.2%的网民通过评论事件相关博文参与事件讨论,主要为吐槽借贷行业的催收手段以及担忧现在的信贷监管体系。另有40%的网民对事件相关博文进行了转发,进一步扩大了话题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4.3 地域分布
对本次事件关注度最高的是广东地区,其次是浙江和北京地区。广东地区中广州、深圳等地互联网金融行业高度繁荣,P2P平台数量和规模均较大,因此当地网民对事件相关话题关注度最高。浙江杭州作为51信用卡公司总部的所在地,且当地互联网金融业也较为发达,故而对此事的关注度也较高。
“P2P又出事了”。10月21日,杭州警方“突击”51信用卡公司总部的消息不胫而走,给正处于寒冬中的P2P行业带来了新的动荡。
近年来,中小网贷企业因违规事件、资金链断裂等原因,被查或“跑路”的新闻屡见不鲜,而在经过持续两年的爆雷潮后,P2P平台的数量大幅缩水,从2017年9月的6000多家,降至今年9月的600多家。此次51信用卡因暴力手段催收债务被查,对行业发展而言注定不是一个小插曲,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整个行业中暴露出的非法获取用户信息并泄露给第三方、平台审核力度缺失放贷门槛低、自身各部门团队建设不够等经营管理问题,备受舆论诟病,共同造就了现今P2P行业的失控局面。
但归根结底,P2P的存在是互联网金融渗透市场的必然现象,大量难以获得传统金融借贷的个人和小微企业需要通过网络借贷解决燃眉之急。正是因其市场刚需所在,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一直备受舆论关注,本次事件之后,网络金融机构如何改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如何帮助整个P2P行业渡过寒冬迎来新春,将是行业亟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声明:本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识微商情系统,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谢谢。)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