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一篇题为《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文章直指百度优先显示自身产品的内容,将搜索引擎服务当成“私家花园”。该文章把百度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公众对百度的口诛笔伐。从“魏则西事件”、“作家六六炮轰李彦宏”到如今的“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百度在逐利的道路上逐渐背离了初心。如何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不违背产品的公共服务属性,这是每个互联网服务商应反思的问题。
百家号是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为内容创作者提供的内容发布、内容变现和粉丝管理平台,其使命为“从这里影响世界”。百度本身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巨大的流量和众多的广告主,百家号背靠百度这棵大树,最大的优势便是快速实现内容发布和内容变现:创作者上传的内容一经发布,将通过百度浏览器、手机百度、百度好看等多种渠道进行分发,无需担心流量和广告主。
注:气泡大小指日均活跃用户规模
随着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各类内容运营平台相继诞生,内容营销以及引流成为近年来互联网营销的新兴词。
上图为国内部分内容运营平台情况的对比,无论是从平台认知度和有效用户规模上来看,百家号都处在业界领先的位置。一点号的舆论提及次数最高,但是日均活跃用户规模较小;头条号、大鱼号、企鹅号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及舆论提及次数都相对接近,但头条号日均活跃用户数最多,粘性最好;搜狐号综合情况来看整体偏低,但其日均活跃用户数较多。
1月22日至1月30日,全网涉及“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事件”的传播信息量为105413条,社交平台成为相关舆情的主要聚集地。从整体上看,民间舆论场与媒体舆论场的社会情绪分布有所不同。在民间舆论场中负面情绪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是表达对百度搜索引擎的不满以及谴责其关联敏感广告等行为毫无社会责任感。而媒体舆论场则趋于理性,社会情绪以中性为主,主要是传播事件相关信息。
2019年1月22日20:00,微信自媒体“新闻实验室”发布的《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一文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文章指出在百度搜索结果显示的首页,广告、百家号等内容占比过大,引发舆论关注。23日上午,百度公司官方社交媒体“@百度”发文回应此事称:目前百度搜索结果中百家号内容全站占比小于10%;随后,《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作者“@方可成”,在“社交媒体”平台多次就此文作出回应,引发舆论热议,相关舆情量在当日到达顶峰。此外,“人民网”、“ZAKER新闻”等多家媒体对此事相关情况及时的报道成为了舆情全网传播的助力。24日、25日,文章作者“@方可成”多次发文回应此事,随后相关舆情开始回落。
1月22日20:00,微信自媒体“新闻实验室”发文直指“百度搜索结果显示的首页,广告、百家号等内容占比过大”,此消息发出后在微信平台广泛传播。22日20:35,“社交媒体”用户“@罗昌平”将此篇文章转发至社交媒体平台;23日早间“@头条新闻”等媒体大V报道此事,相关舆情开始迅速发酵。23日上午,百度官方、文章作者均在“社交媒体”发文回应此事,引发网民评论与转发,事件舆情全面爆发;当日下午,“澎湃新闻”、“搜狐网”等媒体发文报道百度总裁沈抖对此事的看法,新闻和APP平台上相关舆情逐步增长。24日,“@崔永元”等个人大V对“百度”一事发表相关看法,“北京青年报”等媒体对此事做出后续点评,相关舆情仍在延续。
1月22日,《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一文在朋友圈刷屏,“百度”再次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百家号”、“刷屏”、“用户”等相关词汇成为舆论重要关注词。随后,“百度”官微、百度副总裁“沈抖”和文章作者“方可成”均对此事作出回应,“10%”、“问心无愧”、“首页”等词成为热议词汇。23日,百度股价周二大跌,部分媒体暗指百度股票下跌与此事有关,“花旗”、“6.4%”等词成为舆论热词。此外,“谷歌”、“必应”、“搜狗”、“360”等其他搜索引擎也被多次提及。
2016年,百度启动百家号。百家号的建立初衷是为了创建一个创作者能发布内容、内容变现和粉丝管理的平台,让新闻资讯更好更快的流入百度搜索引擎,从而使百度搜索用户获取更全面的信息。百度通过搜索引擎提高百家号的网页流量,同时获得高额的广告费,利用百家号引流为公司带来巨大利润,但弊端也随之出现,如排挤其他网站的内容,广告过多,使得用户搜索的人工成本增加等。1月23日,“社交媒体”用户“@请叫我互联网君”表示:“百度这两年似乎都在追风口追趋势,但啥也没追的(得)上,为了引流、营销、竞价,百度开始逐渐忽略了用户,忽略为用户创造价值,铺天盖地的广告,搜索关键词往往四五个广告之后才能看到正文,现在百度,你还能‘百度一下’吗?”
为获得受众的注意力,部分自媒体账号常常使用夸张和虚假的标题来吸引眼球,但其内容却质量不高,再加上自媒体平台对此的宽松管理,使得这一现象日趋严重。在此背景下,作为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搜索引擎平台,百度搜索以利驱动对搜索结果的排序插入人为的因素,主推百家号内容,无形间助长了低质信息的传播,同时也让部分优质信息的展现空间受到压制。优劣信息的展现概率如果长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无疑将会损害公众获取信息的公平性与有效性。
1月31日“人民网”发文《人民调查:“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画地为牢动摇互联网基石》:如果只给公众优先推荐自媒体内容会影响到主流媒体的发声效果。以百家号为代表的某些自媒体,由于参与舆论表达的主体缺乏良好的媒介素养,加之监管的缺失,无法对某个新闻事件的真实性进行正确的甄别,其危害显而易见。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主流舆论引导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无效,降低政府公信力,削弱主流媒体对社会舆论引导。
1月22日,方可成在《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一文中指出“百度已经不打算好好做一个搜索引擎了,它只想做一个营销号平台,把希望来搜索内容的人全部变为自家的流量,然后变现。”虽然百度否认了自己正在成为一个营销号平台,但似乎并没有得到网民的普遍认可,大量网民表示“百度搜索的使用体验越来越差了,百度首页总是充斥着大量广告,越来越难快速搜索到需要的信息”。
百度的这种转变或许与其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巨头地位分不开。百度一直是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龙头老大,自从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后,更是一枝独秀。近年来,百度虽多次陷入舆论风波,但它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占比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一直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远远高于其他搜索引擎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占比。这样绝对的优势或许让百度逐渐忘了自己的“初心”,百度作为一个企业的“逐利”特点越来越明显。“微信”用户“月夜翎”表示:“百度一开始做的不错,后面越来越利欲熏心!”此次《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一文刷屏,或许正是因为方可成道出了众多百度用户的心声,不少网民表示“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呼吁“谷歌重回中国市场”。
从另一方面来看,百度虽然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占据绝对优势,但它的日子却似乎并不好过。曾经,百度和阿里、腾讯一起并称为“BAT”,代表着中国互联网公司三巨头。但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百度掉队论”并获得了不少网民的认同。事实上,这样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现如今的百度在市值和营收上均远低于阿里和腾讯。仅从市值来论,百度目前市值为601.72亿美元,腾讯当前市值接近百度的7倍,阿里的市值更是百度的7倍有余。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上的持续投入以及“搜索+信息流”双引擎的商业模式开发,百度逐渐转型,2018年的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部分舆论认为,百度的“搜索+信息流”双引擎模式或许是百度将流量引向自身产品的原因之一。1月24日,“新京报”在《搜索引争议背后 百度发力信息流?》一文中表示“百度做信息流,没有自己的内容是不行的,否则用户没东西刷,自家内容多起来,在搜索的时候自然就会搜索到。此外,做自家内容还有个好处,以后广告都会落在百家号,这样监管就会变得容易”。
同时,百度的营收组成或许也可解释百度的这种行为。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它为百度带来的收益却还没有落到实处,百度的营收主要还是来源于“百度核心”(即搜索服务与交易服务的组合)。这更加重了百度“引流”的决心,毕竟自家的流量越多,收益便越可观。
除此之外,从百度副总裁沈抖对此事的回应中也可探究一二。沈抖曾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各个App使得整个用户体验是割裂的。百度推出百家号和百度小程序,就是希望互联网应该是互联互通、平等的局面。”不过在部分舆论看来,此番说辞不过是为了掩饰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中,百度不得不面对的日益严重的信息局限问题。1月23日,“财联社”在《“搜索引擎百度已死”:自媒体冲击下百度转型 搜索引擎市场谁能“继承”?》一文中表示,“无论百度如何对百家号如何澄清,其无非是因为微信、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崛起,从而导致百度搜索在信息上的优势一步步的流失,最终选择了用百家号这一方法来稳固流量。”
对事件最为关注是草根阶层(普通+达人),占87.4%,百度搜索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搜索引擎,故此次事件参与最多的普通网民;其次为认证用户群(名人+企业+媒体+政府+团体+网站+其他),占12.6%,名人博主大量转发媒体官微的博文,进一步扩散了该事件的传播范围,也带动了普通网民对相关话题的讨论。
在“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事件的相关讨论中,13.5%的网民用原帖表达观点,多为媒体官微和知名博主,主要为传播该事件的相关情况;31.9%的网民发表评论,多为对百度的吐槽;54.6%的网民转发相关信息,进一步扩大了相关话题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对“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事件关注度最高的是北京地区,百度总部位于北京,方可成发布《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一文,迅速引发北京权威博主如@人民网、@环球时报、@财经网等博主关注和传播。随后,百度副总沈抖在北京举行的百家号2019年内容创作者盛典上回应此事,引发当地舆论的持续关注;广东和上海,两地经济发达且对新资讯接收更为敏感,故两地关注度较高。
1月22日,方可为发布《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一文,把百度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公众对百度的口诛笔伐。
古斯塔夫·勒庞认为,群体观念集聚引发群体性情感爆发,需要一定的前期准备条件。网民此次对百度的愤怒源于对百度长期逐利文化的反感。尽管百度回应及时,符合危机公关处置的“黄金24小时”,但其回复内容避重就轻,没有切中舆论质疑的要害,难以服众,因此并没有遏制相关负面情绪的进一步扩散。
近年来,百度推出了“搜索+信息流”双引擎战略,其核心思想是将“人找信息”和“信息找人”两个双向结合。该战略需要大量流量来支撑,因此百度为了吸引流量推出百家号做内容导流及营销是情有可原,也是必然的,但为了流量而损害搜索引擎自身功能性和社会责任,是让公众难以接受和信服的。
平台越大,责任越大。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第十条规定:“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提供者应当提供客观、公正、权威的搜索结果。”百度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本质是以呈现客观、公正搜索结果为主的平台,具有准公共服务属性。为了流量变现,把从搜索引擎进来的流量倾斜于自家产品,忽略搜索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使搜索引擎沦为牟利的工具,必将触犯众怒。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大部分网络搜索和信息服务的产品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越来越明显,因此如何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维护和促进产品的社会效益,是每个互联网服务商应当关注的问题。
湖南识微科技有限公司商情部
2019年2月1日
(声明:本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识微商情系统,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谢谢。)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