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舆情热点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16 13:56浏览次数:42166 作者:识微科技 分类: 精品报告
您是否正在收集网上企业相关的负面信息?用识微商情每天自动为您推送,点击免费使用14天>

(图片来自网络)

剧情介绍:慢粒白血病患者吕受益意外到访,神油店老板程勇的平凡人生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他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在收获巨额利润的同时,他也被白血病患者们称为“药神”。随着警察开始介入此事,程勇怕了,决定金盆洗手。一年后,因为没钱买药,吕受益的病情急剧恶化,最终自杀。面对吕受益的死亡,程勇以原价开始再次买药,希望能帮助更多的白血病患者……

一、电影介绍

1.1 事件节点图

1.2 电影原型介绍

无锡人陆勇是一名企业家,也是一名慢粒白血病患者,许多白血病患者称他为“药神”,他就是《我不是药神》电影的原型。

2002年,34岁的陆勇被查出患有慢粒白血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印度仿制的“格列卫”,经过自身实践,发现疗效与正版药几乎一致。随后他开始将药推荐给病友并帮助病友“代购”。2014年3月19日,陆勇被取保候审。7月21日,沅江市检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销售假药”为罪名,将陆勇公诉至沅江市法院。取保候审期间,为了帮助陆勇,一份有千名病友签名的求情信被递交到了法院,希望法院能够对陆勇免于刑事处罚。

2015年1月27日,湖南沅江市检察院向法院请求撤回起诉,法院当天对“撤回起诉”做出准许裁定。同年,1月29日,陆勇获释。2月27日,沅江市检察院对陆勇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销售假药”案做出最终决定,认为其行为不构成犯罪,决定不起诉。

1.3 电影成绩

(图1.3.1)

 (表1.3.1)

《我不是药神》7月5日上映,首日票房就突破3亿,遥遥领先于同期的其他电影。而在口碑上,《我不是药神》拥有100%的大V推荐度和V淘推荐度,淘票票评分9.5,猫眼评分9.7,豆瓣评分一开始就高达9.0,是继《无间道》之后,时隔16年才出现的豆瓣评分9分以上的华语电影,可谓票房口碑双丰收。

二、舆情态势

2.1 平台分布

(图2.1)

6月10日至7月10日,全网有关《我不是药神》的舆情总量共472.86万条。其中,有90.97%的舆情集中在社交媒体平台。其次是APP平台和微信平台,占比分别为3.44%和2.72%。

2.2 舆情走势

(图2.2)

6月25日,电影官方社交媒体“@电影我不是药神”发布主题曲“只要平凡”,随后@张杰、@张碧晨也在社交媒体发文宣传主题曲,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关电影的舆情量达到一个小高峰。6月30日,电影开始点映,各大影院公众号相继发文宣传,有关电影的舆情量开始上升。7月2日,电影全球首映礼在清华大学举行,原型人物陆勇、演员刘晓庆、黄晓明等的悉数到场,引发媒体关注。“搜狐网”、“东方头条”等相继发表影评并解析了电影背后的医疗现象,有关电影的舆情量达到另外一个高峰。7月6日,“天天快报”发表文章《原型陆勇:不是“药侠”,只是一名普通患者》,对电影原型“陆勇案”进行解析,随后各大APP平台也对此事进行相应报道,引发了网民对电影讨论。同时@南派三叔等名人发社交媒体为电影打Call,相关的舆情量达到最高峰。

2.3 热门文章

新闻文章TOP10

 

(表2.3.1)

 (表2.3.2)

三、话题分析

3.1 媒体话题

(图3.1)

(1)传播影片和介绍相关背景39%

由于题材的敏感性,《我不是药神》自开机拍摄以来就备受媒体关注。与之相关的过审问题等成为媒体前期报道的重点。6月11日,“新浪娱乐”发表消息文章《徐峥宣布〈我不是药神〉过审:相信国家更好更强》称影片已拿到“龙标”,确定内地过审。该篇消息被“搜狐网”、“腾讯网”等媒体转发。

而取材于真实事件这一故事背景让电影主人公原型陆勇在影片上映前就已经成为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的对象。6月21日,“扬子晚报”在报纸及电子报刊中就以标题为“对话‘药神’”的图片作为封面,刊发采访报道《“我不是药神”原型陆勇:曾涉嫌卖“假药”被抓,千名病友求情》,文章中陆勇对当年的事件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同时在谈及电影《我不是药神》时表示影片可能会对自己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已于相关方进行了沟通。该篇文章随后被“网易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转载。7月5日,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媒体相继刊发有关于陆勇的报道,如“南方周末”发表文章《“药神”原型:帮病友买救命药,差点要坐牢》、“新京报”发表文章《〈我不是药神〉原型陆勇:只是个患者,不是“药侠”》、“澎湃新闻”发表文章《他只想活着,犯了什么罪?》等。

除了对故事原型陆勇的关注,部分媒体还对影片中涉及的抗癌药“格列宁”及印度“仿制药”进行了介绍。新华社在其微信平台发表文章《〈我不是药神〉刷屏,然而这些你未必都知道》对影片涉及的抗癌药格列卫和药品价高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同时,文章中还对印度代购药品价格为什么便宜进行了科普。随后该文被“社交媒体”用户“@人民网”转载至社交媒体平台,众多媒体官微进行了转载。

(2)聚焦专利药价高问题22%

在影片结尾,陈勇三年后出狱,而“格列宁”被纳入医保。而在电影之外,像格列卫这样的专利药因为知识产权问题和药企的研发投入难免会价高,众多媒体也对为何专利药卖价高和如何降低价格进行了讨论。“人民日报评论”7月6日在微信平台发布的短评《〈我不是药神〉,药在哪?》中称:我国有很多过了专利期的药品仍然采用原研药模式来维持原价,这也是一个大家诟病的现象。这与不合理的市场环境、定价模式有关,也与公众愿用进口药、不爱用国产药的用药习惯有关。我国的创新研发能力、仿制能力较弱,难以与这些专利药形成竞争,公众用药习惯则助推了这一“恶果”。“澎湃新闻”文章《〈我不是药神〉里的进口抗癌药会降价吗?》也对价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一般而言,进口原研药在专利期过了之后,由于大量廉价国产仿制药的出现,往往会面临断崖式的销量下跌。这一情况之所以没有在格列卫上发生,主要原因可能是此前国产仿制药的药效不敌原版产品,并且可能出现副作用。此外,“国际金融报”发表文章《我不是药神大热背后:专利药价格高企 牵动“生死门”》、“搜狐网”文章《〈我不是药神〉看哭了所有人,背后是专利药和仿制药的博弈》等都对专利药价格的问题进行了报道。

(3)关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16%

影片上映后,有关于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话题也成为媒体报道的对象。如7月9日,“联合早报”在文章《“天价药”背后法理和情理拉锯 〈我不是药神〉凸显医改困境》中评论称:“天价药”背后法理与情理的拉锯,是最新中国电影《我不是药神》的主题,该片上周四在上映以来票房狂卖,让“中国看病贵”的社会痛点课题再度浮出台面,也凸显出中国医疗改革持续面临的挑战。除此之外,“澎湃新闻”文章《国家医保局:推动抗癌药加快降价 让群众用得起好药》、“浙江在线”文章《现实版〈我不是药神〉:抗癌药加快降价 更多抗癌药将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南海网”文章《海南39种国家谈判药品入医保 患者受益有多少?》等则对具体的医保政策进行了报道。

(4)关注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问题12%

我国的医疗行业现状及发展问题也成了部分媒体关注的重点。如“澎湃新闻”在文章《“我不是药神”热映后:不走印度式“强仿”,中国该咋办》中对现今政策下,医药产业要如何和政府合作解决问题提出建议:归根结底,还是要鼓励中国国内药企在专利药方面的研发和生产,除了政府投入一定资金之外,更需要发挥药企的积极性,鼓励药企在新药技术研究上加大投入和有所突破。该篇文章被“凤凰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转发报道。

(5)讨论国产电影“出路”9%

对于电影《我不是药神》,人民网赞扬: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看的电影了!在国产电影难出佳作的大环境下,《我不是药神》也让媒体将关注点放在了对国产电影的“出路”问题上。“沸腾”在文章《〈我不是药神〉:重拾批判现实主义传统》中评论称:《我不是药神》撕开了一道裂缝,从中我们窥见了国产现实主义崛起的锋芒,也希望国内更多的现实主义力作能够散发光亮。“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我不是药神〉,神在哪?》中称: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也都应该成为文艺的沃土,这样才能留下真正“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这正是:我不是药神,你我皆凡人。立足现实路,“国产”方有根。

(6)其他2%

此外,部分媒体从影片中折射的人性光环和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状态作为切入点,或从电影创作者入手,对影片进行相关报道。如“36氪”文章《〈我不是药神〉的三个贵人》、“荔枝网”文章《〈我不是药神〉:“穷病到底有多可怕?”》等。

3.2 网民话题

 (图3.2.1)

电影《我不是药神》自上映开始便好评不断,票房更是一路高歌。伴随着票房的火爆,《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以及电影折射出的现实问题,也随之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

(1)讨论电影背后的现实问题53.8%

“身患重疾靠药续命”——“药价太贵买不起”——“走私盗版假药”是《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剧情主线的基础前提,也是电影里其他所有冲突矛盾的根源。“看病难”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一大顽疾,尤其是在重疾发病率逐渐走高的当下,如何解决重疾与天价药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亟待解决却又难以解决的一大问题。“重疾”、“天价药”、“医疗改革”、“药企”等词也成为相关舆论的高频词。

A、药价为何那么贵?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治病家破人亡,不治人亡家还在”,是现今许多重病患者家庭的真实写照。《我不是药神》将这种现实的无奈近乎赤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除了对高药价现象进行抨击和批判,探究重疾“天价药”产生的原因,成为相关网民言论的主要议题。大部分舆论认为,药品研发的高成本是药价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中间商利润、进口药税收高、医药行业腐败等问题也是天价药的重要推手。代表言论:

“社交媒体”用户“@客舟听雨1002644430_erl(”表示:药品研发成本高昂、原研药价格昂贵,确是问题(川普也怼药价高)但不能简单用“打土豪 分田地”思维解决,要理性分析其价格构成:除研发成本、药厂利润之外,政府审批拖延推高成本、税收高、中间商利润太高、层级太多、医药市场腐败、医保制度问题……都是高成本原因,所以需多层面解决。

“社交媒体”用户“@画画的猴子monk”:这根本就没说出根本问题,我的一个朋友在中国吃这个药要七万多,去香港吃就是两万多,为啥只有中国这么贵,所有进口高级药,都是有人垄断的,就跟汽车的销售体系一样,这个有权销售的人是谁?枪毙一个药监局长是不够的。

尽管高药价成为舆论的一大吐槽点,但对于医药生产商,大部分舆论都给予了客观和肯定的态度。

“社交媒体”用户“@火火-鸾凤鸣”在为电影为制造戏剧冲突,无法避免将正版药商染上“反派”色彩表示担心的同时评论称:“正版药为什么贵?像瑞士诺瓦这样的医药公司研制一种特效药的投入,常常高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研发工作不仅耗费巨资,也倾注了诸多科研人员的心血,还常常需要面对失败的风险。如果不能得到足够的回报,不能保证医药公司和研发人员的利益,未来哪里还会有更多特效药的面世和迭代?”

“社交媒体”用户“@来碗二米饭”表示:“这事不能完全怪诺华公司,说到底还是之前的医保不能报销,医保报销比例低,让很多患病的人负担不起。如果没有这个药,这些人该怎么办?诺华公司投入了巨大的费用,用于药品研发,请世界出名的科学家去研制药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也要赚钱还要继续研究其他药物。”

B、高仿药,对还是错?

本部电影里带给公众的另一大争议点来自高仿药的买卖行为。于法,正规药企花费巨额成本研发出高效药,其通过制定高价来回收成本和盈利本无可厚非,同时,法律有义务也有责任保护其知识产权,以此激励更多高风险研发行为的产生,所以,法律必须制止高仿药的生产和销售;但于情,高昂的药价非普通家庭所能承受。面对有药能活命,没药只能死的现实,高仿药无疑是救命药。《我不是药神》作为现象级的影片,将法律和生命之间的伦理困境呈现在公众面前,成功引发了舆论对此议题的热议。与此同时,此部电影的原型“陆勇案”也被网民重新提及。代表言论:

“社交媒体”用户“@战争史研究WHS”表示:“提前看了《我不是药神》点映,感觉很复杂。前几天聊印度仿制药的时候说过,一款成功的药,要cover掉好几种不成功的药的研制成本。第二粒药的成本是0.05美元,第一粒的成本是5亿美元。但是另一方面,患者的生存权也必须考虑。个人看法,如果是为了治病而去印度治疗+服药,在伦理和道德上不成问题;从印度往国内帮人带药,如果不是为了盈利,我要是公检法的话也会网开一面。(这片子的原型是无锡陆勇案,一边看一边用手机查了下,陆勇案的结果是检方撤诉,白血病药物纳入医保。相比于电影里的结尾,现实中的结局要好得多)”。

“社交媒体”用户“@黄中鱼”评论称:“生命与知识产权的保护,谁重谁轻,这真是世界性难题,这两者之间一定要有一个制衡点,那就是国家如何调控,保住贫穷老百姓生命的同时,也要保护知识产权,那就国家多出钱吧。”

7月6日,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官方社交媒体“@湖南检查”发布博文重新公布了对“陆勇案”的相关判决。此篇博文一经发出便受到了“@头条新闻”、“@药侠陆勇”等社交媒体大V的转发,形成了多个传播高峰,其传播长尾效应也较为明显,7月8日后仍有少量博文互动行为。

(该博文传播13684次,影响1.07亿人 数据来源:识微口碑)

“社交媒体”用户“@淡淡飘幽香”表示:“最期待《我不是药神》,对这种戳心的现实向题材没有免疫,以前就听说过陆勇,通过他我知道了印度仿制药!看过他的新闻,我觉得如果真能拍出来,应该更传奇!期待看到一个非常自私不堪的人如何被感召,将良心当中那微弱的一点点善意,逐渐放大并完成自我救赎!”

C、出路在哪?

电影里以“吕受益”为代表的重病患者面临的有病却买不起药的囧境,归根结底是药价与病患购买力之间的鸿沟。要解决看不起病的问题,最终需要消除这两者之间的天然鸿沟。

部分舆论认为,要真正解决重病患者看不起病、买不起药的困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医保制度和系统。“社交媒体”用户“@23动次32哒次”感叹道:“我是一个买过高价肿瘤药,也买过印度仿制药的人。所有的感慨最终都自我消化,面对国家面对政府,面对法律,感慨再多都毫无意义。只希望,靶向肿瘤药都能加入医保,只希望所有的药商都能像程勇一样觉醒。”

“社交媒体”用户“@李青大夫”发文认为“穷病”需要医保治:“看不起病了,就怪医、药收费高,然后想尽各种手段让医方降价。结果是,伤了医药,也降低了质量,最终损害的还是医患双方。人们为什么不去追求一个完善的医保制度呢?‘穷病’需要医保治!所以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廉价的医疗,只有有待完善的医保。”

“社交媒体”用户“@宋鸿兵”发表博文对为何中央不以统一部门与药企巨头议价等现象提出疑问,随后,在该篇博文的评论中提出应该限制药商的合理利润:“原药厂的专利权需要保护,人命更需要保护,我觉得应该以原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准,保护其研发成本+合理利润(如50%甚至更高),一旦进口量超过合理利润,即宣布终止专利保护,允许高仿或进口高仿,相信这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基本人权。这涉及Wto框架,但制造巨头制定的不合理规则必须改革。”

(2)评论电影本身46.2%

(图3.2.2)

A、这是一部走心的电影

从6月点映开始,电影《我不是药神》便好评不断,口碑一路飘红,在豆瓣获得9分的高分。对于这部电影,不论是普通网民还是社交媒体大V,好评率都达到了99%以上。大部分舆论认为本部电影见证了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涅槃,也意味着在资本运作盛产烂片的当下,中国电影自身的救赎和觉醒。

为影片打Call的代表言论:

“社交媒体”用户“@韩寒”发表观后感称:“今天看了一部了不起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可以说,这是最近几年罕见的国产好电影。我们看了很多喜剧闹剧,很多都市爱情,很多魔幻鬼怪,很多故弄玄虚,但是我们的现实主义题材在哪里呢?我们身边的世界,是否都沐浴在阳光之下,笑着入睡,笑着起床,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吗?而那些穷苦,困顿,疾病,卑微,那些社会矛盾,冲突不公,无解之症,无妄之灾,都在哪里呢?对于现实主义的作品,更难得在于《我不是药神》这类电影也许还可以推动现实的进步。它不光光是选材的胜利,更是电影本身的胜利。无论是宁浩、徐峥的整体监制,导演文牧野的把控水准,徐峥和其他几位主演的表演发挥,都属一流。就算抛去社会意义,这也是一部节奏优秀,悲喜交加,演员出彩,声画惧佳的电影。”

“社交媒体”用户“@The-Worst-Taste”表示:“几年来看着中国脑残粉的涌现并且无条件的为他们偶像的烂片买单,看到从演员到投资方眼中只有利益而不想提高电影质量时,我一直觉得国人是不配看好片的。《我不是药神》让我看到了希望,但愿它代表的是中国好电影时代的开端。”

“社交媒体”用户“@天涯流水人不在81551”表示:“我不是药神真的炒鸡炒鸡(超级)好看,中国电影质量提升大家有目共睹,自己一个人看哭了好久真的难以平复内心的那种伤心。”

B、值得敬佩的演员

(图3.2.3)

随着电影的热映,影片的主创人员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不是药神》的爆红,让徐峥和宁浩口碑爆棚,同时也让王传君、谭卓、周一围等演员获得了公众的高度认可。

作为监制和主要演员,徐峥成为了舆论热议的焦点,同时也让“山争哥哥”一词成为社交媒体热词。这一时期与其相关的网民言论主要围绕为电影宣传的主题展开。

在影片中出色诠释白血病人吕受益一角的演员王传君受到了舆论的一致好评。除了高度肯定他的演技外,王传君为戏付出的尽职精神也受到舆论的称赞。同时,王传君此前拒拍影版《爱情公寓》以及对《爱情公寓》的评价也成为了网民讨论的热点。

尽管饰演配角,但演员周一围的光环却没有被两位实力派主角所掩盖,其演技受到公众的一致肯定,除了讨论周一围角色的心路历程和特点外,其在影片里接主演徐峥出狱的片断,更是被舆论所津津乐道。

C、药商是否被黑化

在一片好评声中,影片有关药商的设定成为舆论的一争议点。部分舆论质疑影片为了突显生命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伦理困境,将正规药商推到道德的对立面存在偏差,也可能会引起价值观上的误导。但有舆论指出这种设定是为了剧情发展的需要,而有舆论认为影片并没有刻意黑化正规药商。针对舆论的争议,影片方回应称并没有将药商设定为反派,“每个角色都是在自己立场上做着正确的事”。代表言论:

“社交媒体”用户“@孔府小鱼”表示该片豆瓣评分9分有点过高,并指出片子的不足:“片子绝对是有不足的,比如看单面的问题,把药商推向道德对立面,但也只能说在当下的制度下,电影没太多机会深究于此,又或许再深究的话,影片的结构就收不住了,就变得无力起来,导演看自己功力来说,不能冒这个险。”

“社交媒体”用户“@王志安”7月6日发文对影片对药商的设定提出质疑,影片的逻辑存在问题:“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揭示这种深刻的伦理困境,但是,《我不是药神》最终,却将这种困境选择变成了一种道德控诉。药厂无良,只想着赚昧心钱,将药品的价格定的那么高,毫不在意患者的生和死。而贩卖非法药物的贩子,却变成了救助病患的英雄。其实这个逻辑只要认真想一样就是那么的荒谬,到底是谁真正在救治患者?是非法的药贩么?不,而是导演眼中没有良心和人性的的药厂,是他们花费了数十亿美金研发出来了第一个靶向药物,拯救了千千万万的白血病患者。”

四、社交媒体推广分析

4.1 推广节点

电影《我不是药神》拍摄前,剧组在社交媒体平台就开设了账号“@电影我不是药神”,有关于电影拍摄进展及相关情况都通过官微发布,成为影片社交媒体推广的主要信息源。影片上映前,电影的几位主创及演员也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为电影宣传造势,作为影片监制兼主演的徐峥,演员周一围、王传君等都在社交媒体平台转发预告片或电影海报,同时与其他演员或导演进行社交媒体互动,扩大声势和影响力。影片的前期宣传主要集中在6月份,剧组不仅制作了主题海报,徐峥、章宇、谭卓、王传君四位主演还共同演唱了宣传曲《生如夏花》,同时发出歌曲MV。黄渤、刘涛等明星发博支持,大V、达人等转发评论参与,影片热度持续上升。6月25日,“@张杰”、“@张碧晨”发布电影主题曲《只要平凡》,同时在博文中附上QQ、酷狗、酷我三大音乐平台主题曲链接,两条博文转发量均超一万次。影片上映前一天,各大电影社交媒体账号发起社交媒体抽奖,“@万达电影生活”发起#徐峥#超话签到赢影票的活动,以支持电影《我不是药神》,约15万网民参与了此活动,影响力甚广。而“@韩寒”的一篇社交媒体影评将影片上映前的社交媒体话题热度推至顶峰。

7月5日零点,《我不是药神》在全国影院正式上映。当天“@三感故事”发布徐峥出演的《我不是药神》合作篇《乌云背后》,被众多大V和网友转载。而在社交媒体话题上,#周一围靠车#在当日热搜榜排名前十,“@毒舌电影”、“@王志坤1988”、“@颜值”等发布带有电影截图的博文,众多社交媒体网友评论留言:“想要周一围接我出狱”,电影热度进一步上升。7月9日,官微发布有关于电影的拍摄花絮视频,主演徐峥、周一围、王传君、章宇、谭卓等转发评论,网民也纷纷参与转发同时对电影表达自己的看法。

4.2 推广特点

1、预热强推

(图4.2.1.1)

2017年3月15日,《我不是药神》正式开机,开机前电影方便注册了官方社交媒体“@电影我不是药神”,并陆续发布电影相关信息。2017年6月,《我不是药神》召开关机发布会,官微也跟进宣传,公开了发布会的相关亮点。2018年4月9日,销声匿迹9个月的官微宣布电影定档。此后,《我不是药神》进入正式宣传期,官微发文量呈上升趋势。这一时段官微的发文量是拍摄期的10倍。宣传期间,官微不断跟进宣传发布会、校园路演、点映等相关活动,并发布电影相关预告、花絮、海报等。

(该博文传播40095次,影响1.85亿人 数据来源:识微口碑)

5月28日,官微发布了一条有关《我不是药神》“集结版”预告的博文,得到“@陈赫”、“@冯小刚”、“@郑恺”等大V的转发。基于明星的粉丝基础,该博文传播层级高达120层,长尾效应明显,当天达到传播顶峰之后,5月30日再次到达一个小高峰。此后传播量虽有所下降,但直至7月13日仍有相关传播行为。

(该博文传播29970次,影响6261.73万人 数据来源:识微口碑)

预热宣传除了举行路演、发布会、点映等活动外,电影歌曲的发布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不是药神》一共发布了3首歌曲,分别是插曲《药神之歌》、宣传主题曲《生如夏花》MV和主题曲《只要平凡》。其中,6月16日,“@电影我不是药神”关于宣传主题曲《生如夏花》的博文传播层级达13层,得到“@张碧晨”、“@徐峥”、“@刘涛tamia”等大V的转发。

2、主创宣传

(图4.2.2.1)

(图4.2.2.2)

电影宣传往往离不开主创团队的支持。在《我不是药神》的宣传过程中也少不了主创们的身影,从电影开机之时,主创们就加入了电影宣传。截至7月10日,主创发布的相关博文共243条,互动数超过90万次,影响了上亿人次。其中,发文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文牧野、谭卓和徐峥。另外,《我不是药神》主创发布的相关博文类型以转发为主,占73%,原创类博文占27%。

 

 (表4.2.2.1)

前三博文传播情况:

通过分析发现,这3条博文的转发人群多为其粉丝或电影其他相关人员,传播层级均在3-4层之间且传播长尾效应明显,7月13日,3条博文引发的传播互动行为仍然持续。

3、名人打Call

明星、大V、达人等为电影打Call做宣传是社交媒体平台电影推广的一大主要方式,借助于明星的粉丝效应以及社交媒体平台裂变式传播的特点,这些意见领袖的言论和观点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迅速传播,并且收获众多支持者。《我不是药神》在社交媒体推广上,除了有黄渤、韩寒等明星用户,豆瓣、万达等企业社交媒体账号也纷纷参与,各大自媒体大V也是积极发博表达观点。

上图为与电影《我不是药神》相关的博主圈,总共有4层。其中与电影《我不是药神》互动度最高的是“@新浪电影”。“@张碧晨”、“@小陶虹”等明星用户位于第一圈层。而在外围圈层中,“@智族GQ”、“@梨视频”等大V号均参与了电影的相关社交媒体互动。

7月4日,“社交媒体”用户“@韩寒”发表影评,该篇博文传播层级达5层,但基于韩寒的名人效应,每一层传播圈的人数众多。该篇博文在晚间21时发出后一分钟内就得到了2087次传播,随后社交媒体大V“@徐峥”和“@思想聚焦”在转发后又各自形成传播圈,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

(该博文传播54889次 影响9636.76万人 数据来源:识微口碑)

而除了韩寒等明星用户,许多知名电影博主以及自媒体大V用户也发表博文对电影打Call支持,如@毒舌电影、@次等水货等。相关大V言论如下:

五、关注人群

5.1 人群构成

(图5.1)

从图中可知,《我不是药神》关注人群主要为普通网民,占比高达86.5%。电影的制作精良以及故事所涉及关于我国医疗体制的社会问题,引发了网友的关注与热议;名人与达人纷纷发文为电影打Call,进一步带动了相关话题的热度。

5.2 发文习惯

(图5.2)

在有关《我不是药神》的讨论中,有13.0%的网民通过网络发布原帖表达观点,内容多为对电影内容的讨论和观后感;27.5%的网民对大V或者名人发表的相关博文进行评论;剩下一半以上网民主要是转发相关消息,扩大话题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占比高达59.5%。

5.3 地域分布

(图5.3)

从上图可以看出,北京地区的网民对“电影《我不是药神》”关注度最高,其次是广东。北京区域经济发达,同时北京也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电影中涉及医药体制改革,故北京网民对此事关注度最高。广东江苏区域经济发达,网民数量众多,因此也较为关注此次事件。

5.4 年龄及性别

(图5.4.1)

根据百度指数显示,6月份在百度中输入关键词“我不是药神”进行搜索查找用户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其中,30-39岁所占比例最高,高达45%,其次是40-49岁这一年龄阶段的用户,所占比例为34%。

(图5.4.2)

6月份在百度中输入关键词“我不是药神”进行搜索查找的用户中,57%为男性用户,43%为女性用户,相较而言,男性用户对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关注度略高于女性用户。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8299196  邮箱:zhangming@civiw.com  负责人:张明)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换一换
累计阅读榜 换一换
热门标签 换一换
舆情危机防范 舆情防控 网络舆情管理 舆论监控方案 新闻监测 舆情监控 网上舆情监控 免费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信息网站 免费舆情监测 免费舆情软件 广东舆情 地方舆情 舆情应对 负面舆情 日化舆情 热点舆情 舆情危机 快消品舆情 热点舆情追踪 危机公关 企业危机管理 零售舆情 315 物流企业 餐饮舆情 食品舆情 营销案例 舆情查询 舆情解决方案 舆情分析平台 舆情分析研判 舆情分析 互联网舆情分析 互联网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系统 品牌舆情监控 重大舆情 舆情监测 舆情应对预案 应急处理 应急管理舆情 学校舆情 教育舆情 文旅舆情 共享单车 舆情报告 舆情监测系统 🔥 新能源汽车 舆情公关 能源舆情 公关舆情 舆情知识 舆情是什么意思 舆情传播 舆情监测哪家好 舆情监测公司 网红舆情 商标舆情 舆情监测平台 信息收集 舆情搜索 短视频营销 大数据舆情监测 在线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方法 舆情监测多少钱 监测软件 舆情监测软件 商业情报信息系统 情报信息收集 人事舆情 高管舆情 互联网舆情 舆情分级 舆情风险排查 舆情风险管理 营销效果监测 企业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方案 网络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系统 舆情系统 网络舆情网 舆情风险防范方案 短视频舆情监测 人工智能 舆情分析报告 娱乐舆情 明星舆情 视频舆情监测 游戏舆情 银行舆情 金融舆情 舆情软件排名 饮品舆情 超市舆情 快餐舆情 快消品行业危机公关 房产舆情 房地产舆情 医院舆情 财经舆情 汽车舆情 医美行业 医美舆情 美妆舆情 金融舆情监测 环保舆情 旅游舆情 电商舆情 安全舆情 行业舆情研究 保险舆情 行业舆情 新媒体监测 全网舆情监测 媒体监测 运营知识 公关知识 舆情管理 社会舆情信息 近期舆情热点事件 舆情事件 热点新闻事件 舆情采集 社交媒体监测 媒体舆论监督 舆情处理 舆情优化 抖音舆情监测 舆情处置 负面监测 2024舆情信息 舆情监测工具 企业舆情工作总结 公司舆情监测 舆情管理制度 如何网络舆情 直播舆情 展会舆情 旅游行业 舆情管理软件 互联网金融舆情 金融危机公关 行业动态监测 舆论监测 舆论监督 舆情统计 近期舆情 家电舆情 品牌舆情 家居舆情 公关危机 节日舆情 舆情收集 bat舆情监测 负面查询 口碑管理 口碑监测 负面新闻 酒水企业 酒店舆情 舆情信息 舆情研判 节日营销 手机游戏 游戏危机公关 舆情研究 企业舆情 网络舆情的监测 品牌监测 中秋营销 科技行业 发布会舆情 苹果手机 小红书/豆瓣/知乎 舆情监测公司排名 湖南舆情 市场营销工具 市场分析 舆情特点 广告营销 网络营销 动漫舆情 艺人舆情 舆情月报 舆情总结报告 季度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管控 景区营销 舆情分类 品牌公关 商业情报分析 商情监测 品牌宣传 自媒体营销 自媒体舆情 识微看舆情 品牌借势营销 体育舆情 跨界营销 湖北舆情 舆情案例分析 活动效果监测 网络口碑营销 声誉风险管理 医疗舆情 HR舆情 人力资源舆情 上市公司负面舆情 上市公司舆情 企业舆情分析合集 公关案例 网约车舆情 电影舆情 影视舆情 交通舆情 舆情预警系统 舆情预警 航空舆情 IPO舆情 舆情引导 舆论引导 舆情上报 行业信息收集 市场营销 舆情分析系统 微信舆情监测 微信舆情 微信舆情分析 微信 舆情监测系统的作用 海外舆情监测 境外舆情监测 热词监控 综艺舆情 涉外舆情 直播平台舆情 幼儿园舆情 领导人舆情 情报分析系统 企业竞争情报监测 竞品项目监测 竞品监测 2023舆情信息 2023年舆情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电商企业 股市舆情 教育培训行业舆情 舆情监督 公关技巧 上市公司舆情解决方案 竞品分析 舆情监测技巧 招聘舆情 法制舆情 物业舆情 品宣部门 房产危机公关 网络社交平台 黑公关 奢侈品舆情 2022年舆情报告 2022舆情信息 价格监测 药品舆情 医药舆情 年终盘点 竞争对手分析 小米手机 舆情监测平台解决方案 舆情监测专员 新华网舆情 疫情舆情监测 版权舆情 信息监测 直播营销 行业研究 行业分析 政策舆情 舆情图片报告 乐思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风险日历 营销推广监测 春节舆情 舆情演练方案 股票舆情 化妆品舆情 营销分析 手机舆情 公益舆情 裁员舆情 营销技巧 服装舆情 年会舆情 品牌推广 淘宝 识微新闻 格力 双十一 营销效果跟踪 app舆情 电竞舆情 支付宝舆情 百度舆情 电力舆情 华为手机 租房舆情 乐视 论坛舆情监测 舆情现状 2021舆情报告 股票舆情研究 2020舆情事件案例 舆情榜单 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中国银行 疫情日报告 众筹舆情 母婴舆情 新媒体营销 微博数据监测 广告监测 微博营销 社群营销 销售线索收集 5G舆情 网络运营商舆情 潜在客户挖掘 公关礼仪 家政舆情 微博舆情监测 通信舆情 广告舆情 商情分析 企划 证券舆情 文案写作 文案营销 鞋类舆情 情人节营销 网贷舆情 保健品舆情 竞争分析 京东舆情 锤子手机 微博舆情 天猫舆情 P2P舆情 外卖舆情 快递舆情
舆情知识 换一换
精品报告
舆情品牌公关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