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信社来说,舆情防控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当下疫情阶段,更要避免因经营、管理、服务的各项细节引发舆情危机事件。目前,已经有部分地区农信社出现舆情风险点及舆情事件,应该引起重视。
那么如何做好新时期农信社舆情防控工作呢?
一、疫情防护方面
1.避免因网点人员聚集或员工防护措施不利而产生投诉。例如,网点柜面未及时消毒、未做体温测量、员工未配备口罩等防护措施等问题。
应对措施:及时为员工配备相关防护、消杀装备,条件允许的网点,可为客户提供一次性口罩,在网点入口处设置体温测量区,对机具和触摸设施及时进行消毒,张贴防疫知识宣传海报等。安排专门人员引导、并协助客户,更多地运用线上预约、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非接触式”服务渠道办理相关业务,减少网点客流聚集。
2.避免因员工、客户确诊(疑似或发热)产生的舆情风险。
应对措施:完善排查及上报机制,如员工或到访客户发生确诊(疑似或发热)病例,应第一时间向当地监管部门报告,并及时对网点进行全面消杀,做好公众解释工作,必要时可临时停业。
二、业务开展方面
1.避免因网点营业时间调整(临时关闭)、服务措施调整、自助渠道故障而产生的投诉问题。
应对措施:应做好网点营业时间调整的通知,畅通服务电话,做好客户疑问解答,积极引导相关业务通过线上或自助渠道办理。同时,农信社也可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研究解决一些客户面临的实际问题。
2.避免在疫情防控期间借势营销,加大同业竞争产生的舆情问题。
应对措施:疫情期间,农信社应适当减轻业务考核指标,处理好一季度开门红任务与疫情防控的关系,避免借此期间过度考核,避免借势(疫情)营销,借势竞争,由此引发客户的反感和排斥。
3.避免因抽贷、断贷、压贷产生投诉。
应对措施:按人民银行相关要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按此要求,应及时确定口径,回应企业关切,避免因上述问题带来的客户纠纷及投诉,同时,针对医疗卫生等疫情期间特殊行业,可建立贷款容缺办理机制,快受理、快审查审批、快发放,避免因为拘泥于常规流程而带来的投诉。
三、内部管理方面
1.避免因员工不当言行导致的舆情问题。
措施对策:疫情期间,农信社作为公众机构,应做好员工相关言行举止的监督管理,勿传播谣言,以免对所在机构声誉造成影响。
2.避免因内部管理方式方法不当引发的舆情问题。
措施对策:对于疫情期间的相关工作,应关注员工的情绪及意愿,做好内部沟通,避免强制安排及摊派,由此产生内部矛盾。
相关推荐:舆情风险排查方式有哪些?哪几种?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