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杂粮厂”小米又双叒叕被爆出侵权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又”,是因为还不到一个月,小米已经连续四次被质疑抄袭了。
“侵权”四连回顾
①小米西班牙官网涉抄袭
6月19日,有媒体爆料小米涉嫌剽窃一名3D艺术家彼得·塔卡(Peter Tarka)的三件作品,并将三件作品杂糅成新作品,以在西班牙推广产品。
随后,小米公司针对此事回应,承认未经允许使用艺术家作品来营销产品,已经开除了涉事员工。同时,将强化公司内部审批艺术作品的流程,以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②Mimoji涉抄袭苹果Memoji
6月29日,@搞机少女 发起小米CC9 Mimoji功能形象与iPhone的Memoji相关形象比较的讨论,引发各界质疑Mimoji涉嫌抄袭苹果。
6月30日晚间,@小米公司发言人 针对此事发声明回应,称公司第一时间进行了严格的自审自查,并确信Mimoji萌拍形象没有对其他友商包括苹果进行任何抄袭。小米同时称无法从除当事博主该条内容以外的任何公开渠道检索到其所展示的iPhone相关形象,希望此事件肇事者协助提供发布的iPhone对照组内容来源。
③Mimoji宣传视频涉侵权
7月5日凌晨,@鲁卡利欧Luka 质疑,小米 CC9 在京东的宣传界面上 Mimoji 萌拍主题曲与苹果曾发布的Memoji视频有些相像。
两小时后,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 在评论中回应,称是相关运营团队在京东平台页面上传了错误的内容,内部正在进一步调查并将严肃处理。
④小米主题涉侵权
7月6日,@小米主题设计师 连续多次发博称,小米主题商店中的一套主题的图标包含几十甚至几百个不同国家插画师的作品,这些作品没有经过插画师授权,擅自销售使用。
6日晚间,@小米主题 先在私信回应了爆料网友。7日发表声明,称在发现相关反馈信息后,第一时间对所有现有主题作品进行仔细排查,发现确实存在网友反映的个别情况,系第三方作者自主上传行为。
舆情传播
对照上下图文可以发现,这四个事件舆情峰值皆出现在小米方面回应之后,这也是多数舆情事件的传播规律。
“小米西班牙官网涉抄袭”事件舆情峰值:6月20日,小米回应:6月19日;
“Mimoji涉抄袭Memoji”事件舆情峰值:7月1日,小米回应:6月30日;
“Mimoji宣传视频涉侵权”事件舆情峰值:7月5日(晚间),小米回应:7月5日(凌晨)
“小米主题涉侵权”事件舆情峰值:7月7日,小米回应:7月6日。
小米陷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玻璃,而且在打破后也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理,其他人就会受到一些示范性的纵容从而去打破更多的玻璃。
6月16日,东软高级UI设计师@陈乐文 曝光自己的作品被小米浏览器抄袭,用作父亲节宣传图。该事件在当时并未引发较大关注,但随着“四连杀”之后,该条内容也成为盘点小米“侵权”风波的案例之一。
6月20日,画师@星野-Sora 指出小爱同学的人设与其一张同人画稿高度相似。小米宣传视频事件爆出后,该博主再次转发了质疑小爱同学人设图的内容,盘点小米“侵权”风波的案例再加一。
7月6日,@即刻 表示:“小米更新系统后,用户内容中心的界面有点眼熟……”,盘点小米“侵权”风波的案例又添一例。
所以准确来说,小米这大半月是遭遇了“侵权”七连,只不过真正引爆舆论的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四个事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七起事件中,除了Mimoji涉嫌抄袭Memoji和Mimoji宣传视频涉嫌侵权两个事件是由数码博主最先爆出,其他都是质疑其作品被侵权方。至于为什么小米被翻旧账,还有人“趁虚而入”,则是因为只有事件有关注度有话题热度的时候,才更容易达到借舆论助推“维权”的目的。
小米口碑滑铁卢
“侵权”风波到底给小米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小米在“侵权”风波之前和之后的网络情绪变化。小米此前无论是品牌定位、还是价格等方面,都十分亲民,位列四大国产手机厂商之一。在“侵权”风波之前,全网对于小米还是以正面情绪为主,占比86%;等到“小米主题涉抄袭”事件之后,正面情绪跌到48%,负面情绪较之前几乎翻了四倍。
业界怎么看“侵权”风波
科技媒体“36氪”上发布的文章《最前线|小米又陷“抄袭门”,“背锅”后是版权环境不健全》认为,国产手机厂商们“借鉴”苹果的历史渊源长久,这几年厂商们已经开始开发自己的独家技术,并且有了自己的外观特色,而非一窝蜂跟风苹果。但它们过往的“黑历史”,已经给用户留下了投机取巧和创新乏力的刻板印象。小米一而再再而三被盯上,其实折射的,还是用户们对版权保护体系的不信任。
IT门户“天极网”上发布的文章《小米再曝抄袭苹果 官方:调查后严肃处理》认为,小米在法律角度上不存在抄袭行为,但是小米应该在设计该功能时避免与苹果的卡通风格一样。风格上太过一致,很容易被不明真相的人认为是抄袭。像小米这样拥有巨大流量的互联网手机品牌,许多事情都应该有所“避讳”,珍惜自己的品牌形象。
该文还提到了国外著名科技媒体The Verge的观点,“小米模仿苹果已经是家常便饭,其联合创始人也模仿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穿着黑色高领衫出席公众场合。而这一次小米推出的Mimoji萌拍同样克隆了苹果的卡通形象功能。”“苹果并不是虚拟形象概念的所有者,它甚至没有Memoji的商标。所以说小米侵犯了iPhone制造商的知识产权是不公平的。”
科技媒体“虎嗅APP”上发布的文章《借鉴还是抄袭?小米们请有些理论自信》认为,Memoji 只能算是苹果通过 Face ID 模组实现的一个“小甜点”级别的功能,“萌拍表情”不会影响购买决策。这个功能100% 原创或不要,都比现在这种“严格来说不算抄袭,但就是会伤害品牌价值”操作要好上不少,真的得不偿失。
该文还提到其他手机厂商“作弊”黑历史。认为,尽管这些事情不会对企业造成致命影响,但品牌形象的崩塌与建立,其实都是这些细节决定的。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厂商们也在世界范围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产厂商们应该有些理论自信,从追随者到引领者,首先需要的,是价值观上的进步。
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 谈“Mimoji事件”,认为“法律上没问题,你没说抄袭,就算抄袭论因你而起,你也没责任;作为前同行,我认同厂商有必要对无良网媒以法律手段杀鸡儆猴(他们家毕竟被污蔑抹黑过多次)”。
这届小米公关
从影响力较大四个小米涉嫌侵权事件可以发现,从爆料到传播都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回应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小米西班牙官网涉抄袭”事件小米回应:加强审核,开除涉事员工;
“Mimoji涉抄袭Memoji”事件小米回应:自审自查,没有抄袭;
“Mimoji宣传视频涉侵权”事件小米回应:上传错误文件,会内部调查;
“小米主题涉侵权”事件小米回应:排查主题作品,侵权内容第三方上传。
去年,滴滴在空姐事件发生后,曾信誓旦旦承诺改革,没过几个月又爆出乐清事件,形象几近崩塌。侵权事件不似人命官司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打击,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小打小闹的负面事件累积到一定程度,依然会摧毁企业的信誉值。
小米仅承认了西班牙官网宣传图确实未经原创艺术家授权,而在此事件中,有部分观点认为涉事员工固然有错,公司方面、管理层的责任更大。如果一次作品相似,“无心撞车”这个说法很容易被接受,但是巧合太多,就很容易变成“狼来了”,从而失去公众的信任。接连爆出的涉嫌侵权的事件和不断下滑的口碑,则证明了这一点。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光靠回应“加强审查”,还是要落到实处。现在的网友可个个都是“火眼金睛”,要想不被抓到“小辫子”,就不要给别人留下揪辫子的机会。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8299196 邮箱:zhangming[at]civiw.com 负责人:张明)
更多商情热点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识微科技 社交媒体:@识微科技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