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作为阿里巴巴的灵魂人物—马云向来由于言行饱受争议,马云风评由:阿里成最大电商,马云成为被膜拜的成功创业人士→悔创阿里、不爱钱被调侃→996福报论人设崩塌,现在组建罗汉堂戏称自己是数字经济乐观主义者又会引发网友怎样的讨论呢?
这次,我们就来谈一谈关于马云最新的罗汉堂言行,看看网络舆情对马云对阿里巴巴的情绪感观。
1、舆情传播,娱乐博主在后期成为传播主力军
6月24日,@支付宝 发布社交媒体,称某马姓男子广发英雄帖,召集世界顶尖高手,一起西湖论剑,讨论未来十年里全人类无法绕过的终极问题。
24日晚,@阿里巴巴 宣称罗汉堂过招,数字经济乐观主义者在线切磋。然而这些博文由于没有会议具体内容,并没有引起网友广泛关注。25日,@支付宝 发布会议的究极十问,媒体、大V广泛参与讨论,舆情开始起起伏伏。
而在本次事件舆情传播中,阿里旗下的官方账号是主要传播点。其次,由于阿里巴巴是明星企业,网友八卦较多,在后期舆情升温中,娱乐大V成为传播主力军。
2、未来数字经济十大问
那么罗汉堂主要谈了些什么呢?网友又是如何看待与解读这些术语呢?识微小编为各位看官整理了下。
【我们是应该先控制风险,还是先迎接数字技术?】
观点:
罗汉堂《数字技术与普惠增长》:只有去尝试、努力,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数字技术唯一担忧的是担忧本身。
200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 数字经济带来的福利还难以被准确衡量和估计,这会影响我们平衡数字经济风险和收益。现有对经济的衡量集中在对经济增长的关注,忽略了健康、生活便利等其他福利。数字经济的长期影响是深度多维的,需要一个更多维的框架衡量个人和社会福利。
罗汉堂的关注点:解决“数字技术风暴”下的风险。
经济学者的观点:处理、健康、生活便利,以及其它相关社会福利问题。
【数字技术会扩大鸿沟,还是会让世界变平?】
观点:
200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增长速度上,还体现在边远、贫困群体与现有经济资源的结合速度上,这是令人震惊的普惠增长模式。
美国马里兰大学助理教授 阿尔伯特·罗西(Alberto Rossi):智能投顾能够帮助用户更稳健地配置资产,尤其是对投资经验少、现金持有比例高、频繁买卖的用户而言更是如此。智能投顾让投资更普惠。
经济学者的观点:边远、贫困群体的普惠增长。
【数据是谁的?谁是真正的受益者?】
观点:
201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让·梯若尔(Jean Tirole):我们如何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不遏制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向前?我们想倒掉洗澡水,但别把宝宝也泼出去了。
《纽约时报》1877年:19世纪末,当电话刚在美国推出和普及时,纽约时报曾刊登评论指出:“电话不仅会收录两端的声音,甚至会将其路线经过之处的声音都收录下来,因此当这千万的电话线从居民屋顶经过,所有秘密都将公之于众,惟有沉默才是安全”。这类关于电话的设想或许在现在看来不切实际,甚至可笑,但是在当时民众对电话技术并不够了解的时期,这类忧虑是有广泛共鸣的。
经济学者的观点:倾向于打消人们的顾虑,不要遏制科技。
【数字技术会让更多的人失业,还是会让工作时间更短?】
观点:
2010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Sir Christopher Pissarides):并没有证据证明技术会带来失业率的提高。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确实会促进就业的结构性转变。以1980年以来的就业数据显示,就业逐渐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
经济学者的观点:产业结构改变,就业逐渐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
【谁是平台经济的受益者,是所有参与者,还是少数平台公司?】
观点:
2010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Sir Christopher Pissarides):互联网和平台经济能够有效打破制约成熟市场发展的阻碍。在中国,没有互联网,农民只能进城打工才能提高收入,互联网让他们在家乡也可能获得同样的发展机会。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 理查德·霍尔登(Richard Holden):大型平台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网络效应,这种竞争优势很难从无到有的建立,但是已有平台的地位也很脆弱。赢者无眠成为常态,平台必须时刻创新和更好的服务用户,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达特茅斯学院教授 杰夫·帕克(Geoffrey Parker):网络效应使公司的注意力聚焦点必须得从内部转移到公司外部,因为外面的世界更大,外边的用户更多,人力资源、创新体系、研发中心以及战略部门等都必须要将自己的关注点从企业内部转移到企业外部。
经济学者的观点:互联网让弱势群体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对大平台竞争力要求更高。
【治理机制要如何改变,才能适应数字时代?】
观点: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本特·霍姆斯特罗姆(Bengt Holmström):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机制,也会改变我们制定政策的方式。
经济学者的观点:人工智能会改变制定政策的方式。
【金融服务在越来越平民化的同时,会不会引发更多的风险?】
观点: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本特·霍姆斯特罗姆(Bengt Holmström):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是一种新的抵押品。有了数字平台上收集的信息,小额借款人获得信贷不需要抵押品,因为贷款人比借款人更了解他的信誉。在这方面,平台模式更接近于西方信用卡的基础模式,同时因为它基于数字识别,并包含大量数据,所以比信用卡便宜得多,也不容易被欺诈。
经济学者的观点:举例小额贷款接近信用卡,更便宜,不容易被欺诈。
【数字时代全球化会走回头路吗?】
观点:
200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让我感到兴奋的是中国的数字经济增长范式能够启发其他国家,开发巨大的国内市场就能带来巨大的增长机会。在此基础上我们不难想象,只需要一点点的国际合作,这种发展模式就能推广到全世界。各国小微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中或将成为下一个增长引擎,这才是最最激动人心的事。
经济学者的观点:中国数字经济模式如果和全球合作,国际经济的增长是令人激动的事情。
【人工智能该不该有道德观?】
观点: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 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 :说到底,机器并不是自己在学习,它们学的,都是人类输入的数据。是人类在告诉机器要学习什么。因此,我们人类在给机器提供数据的时候,要努力去除掉一些偏见。
经济学者的观点:在给机器提供数据的时候,努力去除掉一些偏见。
【大算力和大数据,一定会让我们离真相更近吗? 】
观点: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 拉尔斯·彼得·汉森(Lars Peter Hansen):数字经济时代,丰富的数据确实为经济学分析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但是实证分析本身的价值则非常有限。对于实际发生什么和可能发生什么,理论模型却能帮助我们做不同情形和不同政策下的比较。因此纯数据驱动具备一定的局限性,模型能让人们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做更好的决策。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 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大数据和大算力提升了抽象信息理论的价值,它们的高速发展对处理信息的方法论提出更高要求。更优的信息估计技术,算法博弈论,多元时间序列算法和数据模拟技术等都可以在大数据时代散发光彩。
经济学者的观点:模型能让人们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做更好的决策。
3、网友情绪变化及未来思考
我们知道马云因996事件饱受争议,此事件一举把马云从“圣人”拉下马,打破了网友马云崇拜论调,而这次罗汉堂事件发生后,网友如何看待呢?
识微商情调取了关于罗汉堂事件舆情全网舆论分析,发现网友对于此事正面情绪高达85.2%,绝大多数网友认为马云此举是值得赞同,持负面情绪言论的网友认为经济数据要给国家控制才行,企业掌握这些数据,个人总会缺少安全感。
而这些问题提出,对网友的冲击力度是比较大的,识微商情在舆情传播热门文章中看到,虽然没有深度解析文章发布,但仅仅只是关于此次会议的内容报道就引发了网友围观,而且有些文章发布时间还在深夜2点,但均获得了较多传播次数。
“每个巨大变革的时代,总会带来新的担心。我们都不是未来的专家,世界上没有未来的专家,只有昨天和过去的专家。我们需要更多的合作,来帮助每个身处其中的人,去更好的面对这些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马云
身处世界变革时期的我们,你是怎么看待数字经济未来十大问呢?你又最关心那个点?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8299196 邮箱:zhangming@civiw.com 负责人:张明)
更多商情热点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识微科技 社交媒体:@识微科技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