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为博人眼球,近来多家品牌因用力过猛的广告宣传引起网友极大反感,成为话题“网红”。叫了个鸡和绝味鸭脖性暗示广告词被网友痛斥“低俗”,支付宝(蚂蚁财富)海报文案嘲笑穷人、宜家嘲讽剩女被网友吐槽“太扎心”。面对舆论压力,一般品牌方选择了撤下广告,当然也不乏前脚道歉后脚再犯的。以下我们就盘点一下近期因不当宣传引起的舆论风波吧!
支付宝躺枪 蚂蚁财富扎心文案惹争议
事件梗概
9月28日,某自媒体发布文章《支付宝新文案,太狠了!》,称支付宝联合16家基金公司,推出一组“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海报文案,并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争议。当日下午,支付宝发声明否认并要求相关方删除广告。当晚,蚂蚁财富发声明承认相关广告为蚂蚁财富联合16家基金公司共同推出,并就文案内容致歉。
(图源网络)
媒体观点:“基金销售和宣传怎能任性发挥!”
“蚂蚁财富扎心文案”事件在爆发当日,媒体大都是报道此事件来龙去脉,“蚂蚁财富就‘扎心文案’致歉:我的错,与支付宝无关”,澄清扎心文案非支付宝广告。虽然事件真相已经大白,但引发的讨论并未过去。
该宣传文案引发了监管层的关注,陆续有基金公司接到证监局的问询,要求对此事做出书面报告。29日,满屏皆是涉事企业被主管部门diss的新闻,“蚂蚁财富‘扎心文案’引争议:证监局发问询函 基金协会发文批评”。
30日,新华社发表评论文章,点名批评蚂蚁财富和参与宣传的基金公司“宣传任性发挥”,认为在公募基金的销售和宣传中,应不忘初心,尊重契约精神的委托理财文化,坚持投资者适当性原则,以更专业的服务回报投资者。
(转载分析,来源:识微商情)
网友观点:“竟然有人觉得说实话就一定是对的,当你走路上看到个脸上被毁容的人,难道你要大声的喊出来:吓死我了?”
大部分网友认为“年纪越大越没人原谅你穷”说的是“大实话”、“很现实”。虽然有许多人认为这“没毛病”,但是更多人觉得此话显而易见是“歧视穷人”,不能接受宣扬穷是罪过的价值观,认为这一系列广告折射出的是蚂蚁财富及其所属集团阿里的企业文化就是金钱至上,并谴责企业无社会责任感,传播错误价值观。也有网友认为现在的人太过于“玻璃心”,没必要上岗上线。还有少部分网友认为这是一场早有预谋的广告策划,明知会有争议依然拿出来宣传,其目的就是为了博取人们的眼球,毫无下限可言。
宜家广告疑歧视单身女性
事件梗概
10月中旬,宜家发布了一则针对中国市场的广告,名叫《轻松庆祝每一天》,而其中一句台词却引发众怒。广告中,一家人正坐在桌边吃饭,女儿叫了一声“妈”后,母亲放下筷子不高兴地说:“再不带男朋友回来就别叫我妈!”随后画面一转,女儿拉着一个男子向母亲介绍称,这是自己的男朋友,而母亲则态度大变、喜笑颜开。这则广告播出后引发网友愤怒,纷纷表示广告中充满了对单身群体,尤其是单身女性的歧视。10月24日,宜家家居发布道歉声明,并表示将撤下该广告。
(图片来源:凤凰视频)
媒体观点:“宜家逼婚广告为何犯了众怒?传递了不恰当的价值观。”
在此次事件传播中,前期主要是网友和一些自媒体的自发讨论。宜家致歉后,大部分媒体如中国新闻网、网易、凤凰网等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
少数媒体发表评论,分析宜家“不带男朋友就别回家”这则广告被吐槽的原因。“澎湃新闻网”发布的评论文章认为,广告中的场景确实可能在一些家庭里出现过,是现实的呈现,但广告作为公共传播媒介,还天然具有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与伦理道德的社会责任。这不是对广告的过高要求,而是底线。一旦突破了这一底线,即便取得再好的广告与经济效应,也终将引发负面影响,被公众抛弃。
网友观点:“好多家庭里的老人却是也都是这么做的,但并不代表这么做就是对的。”
大部分网友认为,“没有男朋友就别回家”这则广告就是在歧视单身女性,在传递“单身有错”的价值,表示原来不止我一个想吐槽。也有部分网友觉得某些人过于心灵脆弱,觉得广告很正常还挺有意思的,但此类评论立马遭到回击,“觉得这个广告三观没问题的才是最可怕的”。还有网友提出,此类广告若是出现在宜家老家瑞士,可能还要承担法律责任,对于宜家一直标榜对女性同工同酬表示质疑。而对于这类“歧视广告”能过审,也有网友追责相关监管部门“审查不力”。
叫了个鸡因低俗宣传被罚50万
事件梗概
去年11月,因成都有市民认为“叫了个鸡”招牌和宣传广告及菜单等含有恶俗用语,当地相关部门以涉及“低俗趣味”进行了查处,随后,上海、杭州、西安、衢州等地也相继展开了查处,责令加盟店予以整改。10月26日,网曝今年3月上海工商部门对“叫了个鸡”公司公司主体——上海台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了处罚,原因为从去年7月起至案发,该公司通过网站、微信及加盟店,对外发布含有“叫了个鸡、和她有一腿”等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宣传用语的广告。之后“叫了个鸡”总部称已要求全国加盟店按要求整改,但多地记者查访发现“辣眼”广告依然存在。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媒体观点:“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理当受罚。”
从“叫了个鸡因低俗宣传被罚50万”事件被曝光后,多地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跟进事件发展,主流媒体人民网、腾讯网、新浪网等都进行了深入报道。
11月3日,东方网发表评论文章“重罚‘辣眼’广告,树立文明风尚”,认为叫了个鸡的宣传显然是故意大量使用给人不良暗示的广告语,想依托“性联想”形成所谓的“病毒式传播”,以恶俗套路推广品牌和产品。漠视相关法规,戏弄公序良俗,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理当受罚。
网友观点:
对“叫了个鸡因低俗宣传被罚50万”事件网友们各有看法,部分网友认为“叫了个鸡”确实低俗,表示看名字就不想吃了,觉得“罚得好”。也有网友认为“脑子里装的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认为这事仁者见仁,但这类观点马上被其他网友反击“装什么白莲花”。还有网友提出“叫了个鸡”既然如此恶俗为什么还能办理营业执照,认为相关部门审查未尽责。还有一波吃瓜网友只是对吃没吃过“叫了个鸡”和好不好吃进行了评论,或是分享了那些年见过的“辣眼”店名。
绝味鸭脖双11营销文案涉黄
事件梗概
11月1日,有网友发现,绝味鸭脖天猫店的营销海报上,人物只穿着一条红色内裤躺着,双脚却戴着锁链。广告文案充斥"鲜·嫩·多汁,想要吗"等字眼。有网友认为是公开"开黄腔"及消费女性。2日@绝味鸭脖 回应:已撤下海报,诚挚道歉。11月3日上午,绝味鸭脖官方微信推送文章《我不搞预售,我就是玉兽》,简介处赫然写着“这几个月我提前来了,味足‘量’更大”,比起之前的广告内容有过之而无不及,将各种性暗示进行到底。
“绝味鸭脖涉黄广告”被网友爆料后引发集体吐槽,媒体报道“绝味鸭脖双11文案疑公然开黄腔 被批低俗、消费女性”后,@绝味鸭脖 迫于舆论压力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回应道歉,但隔天“死性不改”的再发“性暗示”推文,遭到诸多媒体的讽刺“道歉只是装装样子”。
11月6日新京报发表评论文章“鸭脖广告‘涉黄’:要把恶俗进行到底?”文章提到,“不可否认这种弥漫着浓重荷尔蒙气味的低俗营销,暗合人性中猎奇、低俗的原始欲望,短期内可能获得关注与流量”,但对品牌价值的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认为绝味不尊重客户,或将被客户用脚投出市场。
(转载分析,来源:识微商情)
网友观点:“拿低俗当有趣,恶心的营销!”
绝大多数的网友对于“绝味鸭脖涉黄广告”表示了反感和抵触,“低俗”、“恶心”等词频频出现,甚至有网友认为绝味就是低俗的代名词。不少人表示看到这个广告就“没食欲”,不想再吃绝味,要转投“周黑鸭”的怀抱。此次营销虽然带火了绝味,但有网友认为绝味是“自寻死路”,指出绝味想学杜蕾斯的“性暗示”营销是邯郸学步。当然,还有网友呼吁,与其博人眼球不如把质量做上去,并喊话监管部门应该严厉打击、处罚这类低俗广告。
总评:除了流量,广告宣传还须有下限!
广告是个拼创意的江湖,要让人过目不忘,策划者不得不绞尽脑汁求新、求奇,在创意的道路上狂奔乃至过了界。蚂蚁财富“歧视穷人”的文案到近期绝味鸭脖“借性隐喻”的营销方式,越来越多的品牌广告开始靠“没下限”来赚眼球、博出位,力争做出最“扎心”的广告,究其根本还在于商家认为“被骂”也是流量,关注带来销量。可有多少消费者,会真的为这些广告买单呢?
这些企业之所以敢如此肆无忌惮地低俗营销,还在于相关法律、行业标准不够完善、执行不严,让某些投机者有机会钻空子、打擦边球。毫无疑问,拒绝低俗营销,不能只靠舆论后发制人,还需要相关部门监管介入,直接让低俗营销不敢露头。
版权归识微科技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
社交媒体:@识微科技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