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章前,先来做个选择题,以下你中了几条呢?
这可能是一道“友尽题”,但真实的反映了当下人们常常吐槽的几件事。不知何时起,我们的朋友圈变得不那么“单纯”了,朋友圈拉票变成了一种常态。媒体调查发现,朋友圈投票早已蜕变成“传销式”商业活动,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存在被泄露的风险,成为“黑色利益链”牟利的工具。
朋友圈拉票愈演愈烈 渐成为人情绑架
打开微信,隔三差五地总会收到好友发来的“拉票”链接。一开始很多人积极投票并帮朋友转发信息,但随着“求投票”快速泛滥,投票活动演变成了拉票大战。许多人根本无暇留意作品,而是碍于情面让投谁投谁。这些活动一般是“萌娃评选”、“才艺比赛”、“员工风采”等主题。
朋友圈投票成烧钱游戏 刷票公司声称8000元保第一
据报道,一些投票链接中,除了单纯的“投票”,还自带“礼物”功能,每个礼物均对应不同的票数,任何人可以花钱购买礼物送给选手,花的钱越多,购买的礼物越好,票数也上升得越快,攀比之风也随之滋生。
除在投票页面刷礼物买票,不少人还会选择找线下的刷票团队刷票。在朋友圈各种投票的背后,已开始形成产业化,投票也变成了一门“生意”。为了让孩子的票数高高在上,有家长为买票甚至花上数千元,所谓的投票变成了“烧钱游戏”。家长买票所花费的钱一般由投票网页开发者和活动主办方所得。
实际上,从10月9日媒体爆料“朋友圈投票成烧钱游戏”开始,讨论热度一直持续,并在9日晚间出现第一波讨论高峰。11日媒体再爆料“朋友圈投票,后台收集转卖个人信息”后,讨论热度出现峰值,当日网友的“恶”方面情绪也同时达到顶峰。
(发展趋势图,来源:识微口碑)
(情感分析图,来源:识微口碑)
靠“钱”才能靠“前” 投票背后可能藏匿黑色产业链
据透露,民警在打击电信诈骗时遇到过这样的案例,“父母把孩子的身份、姓名、就读的学校甚至照片都提供给后台,后台将这些个人信息非法出售,不法分子拿到后编造一些重病、车祸的消息,对父母进行诈骗。”
类似的投票活动一般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网址对外发布,即使有网友对其投诉,最多也只是将公众号或者链接查封,但对方换个公众号或者大赛名字,还可再行骗。而其盈利模式,民警指出:“针对刷票者,以可以刷票为由鼓动参赛者投入真金白银进行刷票,事实上刷票的资金早就超过了一等奖的最高价值。”针对此事媒体发布了相关报道,专家则表示,朋友圈这种“绑架式”、“传销式”投票掺杂着大量的商业行为,可能藏匿黑色产业链,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尽早喊停。
拒绝朋友圈刷票,给孩子一个健康示范
朋友圈投票,多是商家的营销手段,一些家长却乐此不疲。动辄“消费”亲朋好友,一次次地绑架人情,让人不胜其烦。而且所有人在投票之前一般需要先关注一个公众号,这也是商业机构用最廉价的噱头去拿到用户最宝贵的个人信息的方式。
朋友圈这种熟人社会的拉票已经失去了公平的意义,完全按照人脉拉票,所以并不存在对一个作品或者人真实的评价。这些“刷票”“拉票”的作弊行为只会向孩子传达一种理念:你的表现不重要。既然决定名次的是场外因素,又何须提升个人能力?那些嘴上喊着“为了孩子”的家长们应该警醒,没什么比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念更重要了!
拒绝不公正的朋友圈评选,还亲友们一片清净,也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示范。如果下次还有人发来“求投票”信息,请分享此篇文章给TA。
版权归识微科技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
社交媒体:@识微科技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