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交、地铁、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上,来往的陌生乘客之间、乘客与管理人员之间、管理人员内部之间都有可能发生矛盾,而一旦发生舆情事件,往往都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此,本文小编将分享有关:公共交通运输舆情引导处置原则及策略↓↓↓
1、梳理矛盾点,找准切入点
遇到此类舆情,首先要梳理清楚矛盾点,究竟是乘客之间的纠纷,还是乘客与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亦或是管理人员内部的问题,分清矛盾关系之后,就要明确好自身的定位,找准正确的切入角度了。
2、强化协调配合,不简单切割
作为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者,维护秩序、保障乘客安全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发生舆情时,第一反应该是判断是否尽到了告知、劝阻、报警、应急处置等管理责任,即使做切割式的移交处理,也应把自己开展了哪些工作说清楚,比如及时发现上报、紧急停车确保安全、疏导乘客等等,不能给公众留下“遇事我无能为力、无所做为”的印象。
3、充分利用视频,注意版权保护
在舆情引导中,如果有适当的视频可以作为证据来说明事发具体情况,应当主动加以利用,可以使事实更加直观、更具说服力。
4、对比同类事件,防止结果差异
在遇到此类舆情时,可以对近期其他地方发生过的同类事件,尤其是形成了舆情热点的事件进行特别关注,比较在应对过程和处理结果上有没有明显的差异。
如果存在差异,就要在引导中做好“为什么这次事件如此处理”的解释准备。如果“低头只看自己,不顾前车之鉴”,在处置结果发布之后,可能会被媒体和公众放在一起比较评判,进一步扩大舆情。
5、多元化发声,组合拳应对
在舆情引导过程中,事主本人的声音、现场目击群众的讲述、一线工作人员的证言,只要是有利于还原事实的,都应该搜集和利用。要么是自媒体引导发声,要么是媒体第三方报道发声,这就是多元化发声。让不同的声音呈现出来,即使有一定的差异,只要整体趋近,都有利于公众对事件整体形成完整印象,之后再通过权威调查发布,来还原事实真相。
6、以退为进,道歉有讲究
诚恳道歉体现了一种更为主动的态度。在需要为调查争取时间时,先就发生的问题进行道歉,而不针对具体细节进行判断,也是一个稳妥的选择。
7、上提责任,有利舆情降温
在有些事件中,虽然是当事者个人言行不当,但由于特定场合和特定职务的关系,不能简单的将责任下压,也就是说只表现出对当事人的严肃处理,而应该适当的将责任上提,表达出对公司管理、培训、教育上的反思,既承认个人错误,又弥补管理漏洞,这样的处理方式更有利于公众接受和舆情降温。
8、认识差异,内外两个舆论场
由于立场不同,公众和内部员工在看待舆情时会有比较大的偏差,此时在舆情应对上要考虑内外双方的感受。甚至在对内部员工的解释和沟通上,要花费更大的力气。“攘外必先安内”,一定要保证内部认识一致,避免发生内部员工因不理解而将不满发泄到网络上,继而成为舆情升温的隐患。
相关推荐:舆情应对过程中,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