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发声渠道的增多,每个人都是新闻的传播者与生产者,各种舆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相似的声音,这也给政企单位进行舆论引导带来了切实的困难。那么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面临哪些挑战?如何解决呢?
1、传播环境复杂化,社会共识的形成难度增加
在当下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多方的主体可以在多平台对多种议题进行讨论和互动,造就了一个极为复杂多变的信息舆论环境。然而过度的‘众声喧哗’恰恰难以有效地达成意见和观点的相对一致以及整个社会共识的凝聚。无数的、对立的意见不仅不能达成相对一致,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2、突发性、情绪化的舆论风险增大
情绪化表达是舆情发酵和裂变式扩散的催化剂。在涉及社会敏感点或者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领域,网络舆情在传播过程中极易发生转向、升级或者裂变,并借助互联网尤其是5G 技术在极短的时间内演变成为舆论热点、焦点、沸点,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多传播形态联动格局的出现,让不同声音可以迅速地找到产生“共振”的舆论场,形成舆论的“回音室”效应乃至集体无意识、非理性的“广场效应”,导致起群体极化并演变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或者网络暴力。
3、“虚假民意”的干扰
网络舆论通常只能反映部分群体的意见,难以全面、广泛地呈现真实的民意。此外,技术或资本力量的操控、公众媒介素养偏低、非理性的言论表达、虚假信息泛滥以及标题党、后真相、网络谣言等现象都可能导致网络民意失真或者舆情失控。
4、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网络舆论乱象
商业资本可以直接介入互联网产业,同时也可以通过议题的选择性设置等多种方式,操控和影响社会舆论。譬如运用标题效应、名人效应、视觉冲击、过度解读以及音频、视频、动漫、图片等多元媒介元素制造话题、扩散舆论;或者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和微信、论坛、舆论领袖、网络“推手”、“网红”甚至网络谣言等各种手段引发社会关注,左右舆论走向,实现资本价值的目标追求。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解决对策
1、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舆论引导机制:积极营造正面舆论,正确引导公众理性表达意见,发挥情绪解压阀的作用,依法限制、惩处错误舆论的公开传播。
2、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要充分利用 5G、舆情监测系统等新技术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和舆情预警机制,建立快速反应和协调联动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和重点问题。
3、增强受众意识,讲究舆论引导策略: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把握“时、度、效”原则,讲究舆论引导策略。通过平等的交流、沟通或者理性的争辩,激活线上线下互动机制,逐步推动舆论共识的形成。克服生硬的说教和刻板的官话套话,增强舆论引导的吸引力、感染力。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