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中国40家国家级食品行业组织达成共识,发起实施的反欺诈和虚假宣传公约——《食品行业组织反欺诈和虚假宣传公约》。对行业组织建立健全行规行为、督促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监测欺诈和虚假宣传、回应社会舆论热点,以及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等进行了约定。
为何会出现食品欺诈问题:
食品欺诈一种常见的类型为谋求经济利益而故意掺假的行为,即卖方欺诈性地添加非正宗物质,或者在买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去除或更换真实物质,以获得经济利益。其出于经济动机的掺假行为主要有两种。其一、销售不适当且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如回收的动物产品,重新回到食物链;其二、故意误贴标签,如用较便宜的材料替代品代替产品,虚假陈述产品原料的来源,包括产地、植株或动物来源。
食品欺诈出现的危害:
食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食品行业出现欺诈行为尤其是原材料供应出现提供者的欺诈,会直接造成最终产品的失控,导致市场竞争受损。
其次,在许多食品欺诈情况下,掺假剂既不是食品安全隐患,也不容易识别。经济动机的掺假剥夺了消费者购买优质产品的权利,还能对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食品公司甚至整个细分行业收到牵连,一起崩溃。
如何进行食品反欺诈:
食品欺诈管理体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以以下几点出发:
1、了解材料和存在的风险:制定充分、详细的原材料规格是防止食品欺诈的重要预防措施。为采购原材料而制定的规范必须适当、务实,以尽可能减轻在自我评估中确定的那些固有风险。
2、建立长期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长期积极的业务互动,能增加供应链透明度,提升信赖度,促进信息共享,从而了解买方和供应商流程中的关键需求和控制点。
3、有针对性的开展供应商审核:针对近年来报道的食品欺诈问题,食品安全计划中增加了一些要求,以尽量减少经营场所采购欺诈或原料掺假的风险。审核员可以在对特定的原材料生产/搬运场地进行审核时,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检查。如在肉类生产现场,审核员可能会检查在生产和存储区域中是否存在未经批准的调味剂、着色剂或防腐剂。
4、建立食品行业预警体系,不断审查食品欺诈管理体系:采购专业的舆情监测系统如识微商情,定期监督官方和行业出版物,对可能引发新威胁的变化提供早期预警。若出现欺诈性新闻时,及时了解报道来源,整合事件舆情信息,对业务伙伴发出提醒,以防止掺假材料渗入价值链的其他部分。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