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新闻引发了网友热议,重庆一男孩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1岁时父母离婚,如今12岁上了初中,最近却借着上网课,买游戏装备、打赏主播,不到一个月把老人一辈子10万元积蓄花光。此事引发了大众讨论,平台方是否有责任退还?父母生而不养在当代是否有过错?平台方如何识别/限制青少年大量充值打赏...
事实上,识微商情查询了近三月以来的数据,发现网络上新闻报道中有关青少年打赏游戏主播、充值游戏币购买游戏装备这种新闻屡见不鲜,也一直是网友讨论的重点话题之一,而这种有关直播/游戏、父母教育、平台机构的讨论在重庆男孩事件上彻底爆发。
通过这些新闻报道,我们会发现新闻报道中的青少年主体年龄较小,大都为16岁以下;游戏充值/打赏的金额较大;原生家庭较为贫困,打赏的金钱多为家庭长期积蓄。而且这种事情发生在全国各地,并非一地区现象。
1、网络舆论讨论:
对于青少年游戏充值、打赏的新闻事件,网友一边将新闻扩散告诫自己身边的好友,一边围绕着为何游戏充值、打赏平台方不能有效识别是青少年所为,并对其加以限制;青少年大量金额的充值打赏父母教育是否有过失,支付密码怎么会让小孩子得知?在青少年大规模游戏充值打赏后,平台方是否有义务退还金钱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对平台:绝大多数网友认为平台方应该加强制度完善,对游戏充值、打赏人群进行身份识别,限制青少年大量的游戏充值打赏行为,对于新闻事件中家庭进行全额退款。也有部分网友认为青少年过失行为父母教育也有部分问题,平台方可以退款,但并不应该退还全额,应只退还部分以给与事件中家庭一个教训。
对父母:部分网友认为青少你游戏充值打赏行为父母的家庭教育应占据主要责任,支付密码这等重要的东西都让小孩子得知,而且对于小孩子大量充值打赏行为没有丝毫察觉,事情发生父母教育存在重大问题。也有网友认为当下青少年与家中长辈存在信息代差,很多长辈并不知道手机支付使用很多步骤,致使小孩子钻了空子,不应该对父母过于苛责。但也要加强对于这方面的培训教育,避免事件的再次发生。
对于青少年:网友对于事件主体中的青少年基本都是指责的声音,网友纷纷拿自己青少年时期做对比,认为小孩子到了10岁以上左右的年纪,就已经知道自己做事情的后果了,游戏充值打赏就是自己自制力不强。对于事件要承担主要责任,要强制加强行为管制。
2、国家政策、法律方面规定
对于青少年数额较大的游戏充值、打赏行为,国家在法律政策方面有哪些方面去防范整治呢?
《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在付费服务方面明确规定: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 8 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 周岁以上未满 16 岁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 50 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 200 元人民币;16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 100 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 400 元人民币。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16周岁以上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一律无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
也就是说,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无论用多少钱充值游戏都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可以要求退还。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充值金额和自己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不能要求退还,不相适应的可以要求退还。
如果属于可以退的情形,想要追回充值、打赏的钱需要先联系游戏公司、直播平台的客服。如果客服可以直接解决的话当然很好,如果不能解决的话,家长可以以对方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请求确认充值游戏、打赏主播的行为无效或效力待定的诉讼,提起本确认之诉的家长同时需要承担行为是由未成年人实施、监护人不知情的举证责任。
此外,近日江苏消保委约谈腾讯等多家游戏、直播企业并建议,任何注册用户进行游戏充值或支付消费环节前,由系统弹出人脸识别界面进行用户比对和认证,只有注册用户信息和人脸识别相匹配时,方可进入游戏充值或支付消费程序,否则不予通过。
3、企业如何避雷:
青少年游戏大量充值打赏行为除了事件主体家庭收到影响外,游戏/直播平台方也是重要被影响者,也极易受到网友的指责,认为其没有承担社会责任,放任青少年打赏充值行为。企业要避免此类事件的重复发生,影响企业品牌形象或许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
1、加强支付技术完善:防止此类事件的发声,要从苗头上杜绝。平台方要加强支付技术上的完善,在用户进行支付时,系统弹出人脸识别界面进行用户比对和认证,只有注册用户信息和人脸识别相匹配时,方可进入游戏充值或支付消费程序。对于注册主体为青少年用户的充值,需要根据《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进行限制,并发送信息通知其父母长辈。
2、加强对于游戏/直播内容的监管:游戏尤其是游戏主播的收益主要来自于用户打赏行为,青少年消费者对于游戏主播是比较信赖并乐于消费的。游戏平台可以加强对于主播方面的培训,在打赏方面要主动呼吁青少年减少打赏行为,避免青少年为一时冲动买单。
3、加强对于舆论的实时查看:青少年在进行数额较大的打赏、充值行为后,事件主体父母长辈一般都会求助于媒体或者在社交平台上曝光,企业方面要实时关注网络舆论,在相关性事件曝光中查看是否属于自家平台,针对性作出方案应对。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8299196 邮箱:zhangming@civiw.com 负责人:张明)
更多商情热点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识微科技 社交媒体:@识微科技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