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表示,我国口罩日产能产量连续快速增长,双双突破1亿只。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全国口罩日产量达到1.16亿只,分别是2月1日的5.2倍、12倍,进一步缓解了口罩供需矛盾。其中,医用N95口罩日产能产量分别达到196万只、166万只,有效解决了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需要。
此消息一经传出,在当晚立刻引爆了网络。在网络热门消息传播中,部分关于产能破亿的报道文章甚至到达了上千次传播与转载。同时口罩难求的话题也再度成为了热门舆论。那网民对此是怎么看待的呢?此外,日产亿只口罩的中国速度的背后,我们又做出了什么努力?
舆论:买不到成为话题中心
网友是如何看待我国口罩产量已经达到了日产亿只的高度,那当然是自豪。但纵使新闻报道出现了口罩日产亿只的现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网友发现口罩还是难以得到充足的供应量。
“买不到”成为了话题的热门词汇之一,目前需要外出办公的上班人员对口罩的需求量更大,对于口罩的关心更为明显。而根据识微商情数据分析,日产量达到亿只话题的热度大多来自于复工状况已经明显的北上广地区,口罩难求成为网民吐槽的话题。为什么会出现口罩难求的现象呢?
口罩为什么出现亿只产能但是仍旧难求的现象呢?其中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的因素有三,其一,最主要的因素是生产周期的限制。一只口罩生产出来并不意味着可以立刻使用,它必须有7-10天的灭菌静置过程。因此市场上流通的口罩是一星期前生产的,在今日生产的亿只口罩,民众需要在一个星期后才能使用。
其二,疫情只是被我们控制住了,但并没有消失。武汉仍旧是处于一线状态中。口罩尤其是医用口罩会优先供应前线的医护人员。在官方的新闻报道中,我们也会发现着重提到了有效解决了医护人员的防护需求。
其三,企业的大量采购。就拿上海地区而言,根据上海官方数据确认,截至2月29日,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94.5%、人员到岗率64.6%、复产率66%。大集团复工率97.4%、人员到岗率63.8%、复产率58%。中小企业复工率53%、人员到岗率45%。在复工潮的背后,则是政府对于复工企业的严格要求,以及企业对于口罩、医用酒精等物品的大量采购与消耗。
所以在口罩生产出来优先供应武汉一线后,其余大量被企业所购买。市面上流通的口罩在全国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之下显得是一罩难求。这种情况网民大都理解,虽然都在吐槽着口罩难求的状况,但是对于未来网友充满了信心,甚至部分网友认为现在国外疫情开始蔓延,在国内口罩需求矛盾缓解时,可出口部分口罩给与国外,免得疫情反扑国内。
口罩产量达到亿只的背后我们做了什么?
根据数据显示,在上游,长三角地区是医用口罩产业链上游企业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企业总量占比达43.8%。其中,江苏省、山东省企业分布最多,分别为13家、10家。在下游,长三角、京津冀地区是医用口罩产业链下游企业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企业总量占比达64%。其中,北京、上海企业分布数量最多,分别为380家、189家。
口罩生产产能扩张就需要解决上游产业原材料供给问题,下游企业产能扩张人手问题(春节务工人员返乡),以及疫情过后产能过余问题。
上游产业链:
制约口罩生产的主要两个环节是原材料的供应与下游生产企业的产能供应。其中口罩生产原材料是重中之重。网友在口罩的生产时就担心原材料供给不足的情况出现。但目前看来完全没有必要担忧。
根据早期21世纪经济报的报道,在上游原材料供应方面,以东华能源为例,公司是口罩上游材料供应商,其生产的医用无纺布专用料Y381H被认为是当前医用口罩的最佳用料。春节前,该公司就已经向美润股份、广东必德福等企业供应了近10000万吨Y381H。
随着疫情的发展,针对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口罩核心原料紧缺的局面,2月24日,中石化利用自有原料生产优势,立即组织货源,建设10条熔喷布生产线。
目前国内口罩的上游材料供给不是问题,主要在下游匹配的产能能否及时提升,而就目前情况来看,下游企业也已想方设法释放自身产能。
下游企业生产产能扩张:
在原材料充足供应的情况下,企业只需要马足劲开工便是。但是这次口罩的需求是突然的,许多企业并没有生产线的存在。在国家的整体调控下,许多企业急速的不可逆性的改装产品生产线,诸多车企开始生产口罩。
2月6日,五菱汽车官方社交媒体称,将联合供应商,通过改建生产线转产口罩,无尘车间建成后将设置14条口罩生产线,包括4条N95口罩生产线和10条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预计日产量达到170万只。
截至2月7日,中石化已与合作伙伴对接完成11条口罩生产线,即将进入设备安装程序。据估算,到2月10日,中国石化将新增口罩产能13万片/日,2月29日,实现新增产能至60万片/日,3月10日,实现新增产能至100万片/日以上。
诸多新闻报道不一一阐述,具体信息可通过识微商情查询。而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上汽通用五菱、富士康、中国石化等多家公司跨界造口罩抗击疫情。虽然诸多企业在汽车领域是竞争的死对头,但是在疫情面前,各大企业都放下矛盾,一致发力。
部分车企改装生产线生产口罩信息整合;网图侵删
政府调控与保障:
口罩日产量达到亿只的巨大成功离不开上下游产业链的全力发挥,但也离不开政府的整体的调控。其一,解决产能扩张需要解决工人问题,尤其在春节期间大量务工人员返乡的背景下。其二,这次的口罩需求是突然的,价格在被货物的短缺炒高,但是疫情过后,扩张之后的企业产能如何解决。这就有赖于政府的整体调控了。
需要企业产能扩张就需要解决工人问题,为此,各省的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中以浙江省做的尤为出色。2月28日下午,浙江与河南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签订“健康码”互认合作协议。促使了近300万河南务工人员分批次返回浙江,极大的填补了产能扩张缺失劳动力问题。
而对于地方缺少口罩生产企业的地区而言,则是政府与企业沟通,扶持口罩生产企业的发展,例如广东珠海,据新闻报道,珠海政府对珠海本地企业生产口罩的前期采取扶持态度,使珠海本地口罩生产厂家从无到有,2月底日产能增加至20多万只,预计3月底可达到100多万只,4月底可达到200多万只。
而为了让诸多中小企业安心,2月3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内地口罩生产企业全力以赴,按一倍以上的规模日夜增产。发改委亦向企业保障,疫情过后政府会全部接收剩余的口罩,要求口罩生产商开足马力生产。
口罩日常破亿这个夸张的中国背后离不开的上下游企业的同理合作,也离不开政府保姆式的协调与保障。虽然网友目前仍在为口罩难求吐槽,但以国内的产能情况来看,口罩自由的局面很快将会来临。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8299196 邮箱:zhangming @civiw.com 负责人:张明)
更多商情热点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识微科技 社交媒体:@识微科技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