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媒介环境,在网络推手、媒体舆论塑造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网红”应运而生。无论是契合网民审美、审丑、娱乐、看客心理,还是因事件或个人本身的新奇性、趣味性、专业性而引发全民关注,“网红”这一群体都自带焦聚与吸引力。
碎片化信息的填充为网民的个性化需求与对口式信息的找寻增添了难度。而“网红”群体的产生,为大家提供了参考。网红推荐的东西,大家蜂拥而上;被媒体舆论盖棺定论的“网红景点”,大家趋之若鹜。“网红”似乎成为一切选择和审美的标准。
网红书店的“烦恼”
近期,重庆一家只有十多平米的旧书书店,因满屋子的旧书籍,充满了文艺复古的气息,在媒体和摄影师的无心插柳下,这家书店晋升为“网红书店”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来打卡。伴随游客和热度而来的,还有成为“网红的烦恼”。
在成为打卡胜地之前,这家书店已经在重庆持续经营了近20年,书店老板将从各处淘来的书经整理、修补后进行售卖,这种钱货交易行为让老板获得了满足和成就感。而在成为网红书店之后,书店的人流量多了,前来打卡的人络绎不绝,但这并没有转化为实际交易额,游客们将书店视为打卡景点,一张照片、一条定位朋友圈,这便是不少游客书店一行的目的。
随着情况愈演愈烈,书店老板发布了一条硬性规定:打卡拍照的人必须购买一本书作为互动。而这引起舆论讨论,“消费应该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个人书店以盈利为目的,游客将其作为网红打卡点影响正常营业”两方观点展开激烈争议。
拟态环境下塑造书店“独特的气质”
7月份,人民日报以“书屋的气质”为题报道了这家书店,“不同的书屋有不同的气质,给读者带来别样的读书感受”,并在文中附上了书店的照片,由此书店名声大振,游客络绎不绝。人民日报作为官方主流媒体,能够得到官方点名表扬的书店,网民都想去一睹真容。
在书店老板心中,这或许只是一家自己用心经营用以维持生计的普通书店;在消费者心中,若没有人民日报的报道,这或许也只是一家普通的旧书贩卖店;在络绎不绝的打卡游客心中,若没有人民日报的报道,他们或许根本不会知道有这家书店的存在,更不会将其视为打卡圣地。
而人民日报报道后,这家书店就从众多旧书贩卖店中脱颖而出,在游客和网民心中占有独一档的地位,成为旧书店的代表和文化精神的外在表现。
“网红书店规定打卡必买一本书”在网上发酵后,不少媒体在参与事件传播过程中都带上话题#你还去书店吗#,试图唤醒网民对书店的记忆,让书店脱下“网红”的标签,重塑舆论关注书店最初的本意。
该如何看待网红店打卡这一现象?
网红店出现的原因,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店家在背后有意助推,依靠博人眼球的方式在消费者心中留下印象;另一种是无意爆火,因为舆论或意见领袖的参与,使得店铺名声远扬。无论是前者的有意为之,还是后者的无心插柳,都符合现代人趋同心理。在重庆这家书店晋升网红店的道路上,显然是媒体和摄影师的助推,而这现在为店家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在络绎不绝的打卡人群面前,店家无奈推出“打卡必买一本书”来应对当前问题。
就美食、休闲娱乐领域而言,“打卡”这一行为无可非议,但这对于以销售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的书店而言,“打卡”这一行为显得过于浮躁和敷衍。书店独特的气质是由各类书籍构成的,一张简单的照片或朋友圈式“打卡”行为描绘不出这种书香气质,也无法将这些知识填充进脑海。将书店视为打卡圣地,只是在敷衍自己,将“打卡”行为转化为自我文化提升和丰富精神的一个借口和安慰,以获得满足感和虚荣心。
将书店“打卡”代替真实的书籍购买、阅读等一系列过程,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和做法。让书店脱下“网红”的标签,回归其本身,用书中真实的章节打卡代替书店打卡,或许才是打卡这一行为在书籍领域的正确使用方式。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8299196 邮箱:zhangming [at]civiw.com 负责人:张明)
更多商情热点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识微科技 社交媒体:@识微科技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