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日本制造业丑闻近来继续发酵,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又添新问题,新发现4起子公司产品数据遭篡改;斯巴鲁汽车陷入“检验门”,公司存在让无资质人员进行整车检查等问题。日本制造引各国信任危机,代表高质量和“工匠精神”的日本制造或将走下“神坛”。
一、涉“造假丑闻”日企盘点:
二、“日本制造”频出事诱因
1.日本企业进入艰难生存期
经过“失去的20年”后,日本经济始终没能回到正常发展轨道,日本企业进入较为艰难的生存期。为争取利益最大化、守住市场份额,不排除部分企业采取极端手段或欺骗手段的可能,这也反映出日本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via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陈友骏)
2.降低人力成本使用临时工
日本战后劳动力的核心是那些持有长期合同、工资标准论资排辈的全职员工,企业无法轻易裁掉这些“正式”员工,企业为削减成本和调整用工,只能日益依赖“非正式”员工,即临时工、兼职及短期合同工。雇佣的这些非正式员工往往难以培养成确保达到安全等领域标准的熟练技工,导致工厂技术水平降低、标准下降,误操作和事故的概率也上升了。
3.有组织隐瞒,耻感降低
日本企业近年曝光的丑闻大多是有组织参与、集体隐瞒,凸显企业内部缺乏内外监督机制、纠错赏罚机制。一些老牌企业存在侥幸心理,以为即便产品质量有所下降,也可以凭借过去积累的声誉把问题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而出事后日本人通常剧本:鞠躬、认错、态度诚恳,以此博回公众好感“人家还是有好的一面”,或可从中窥见日本社会对谎言、造假的“耻感”阈值急剧降低。
三、媒体唱衰“日本制造”
“‘日本制造’造假丑闻”虽然早有端倪,但在日本神户制钢“造假门”爆出后,因影响甚广波及全球,引发国内外媒体和民众关注,此事件也被认为可能是压死“日本制造”信誉最后一根稻草。随后神户牛肉、斯巴鲁相继成“猪队友”,导致讨论“‘日本制造’造假丑闻”的热度持续未退。
(热度趋势,来源:识微商情)
海外网、腾讯网、新华网、搜狐网等新闻媒体都对关于“‘日本制造’造假丑闻”进行了相关报道,标题频现“丑闻”、“堕落”、“神话破灭”、“信任危机”等词,“日本制造”被唱衰。
(转载分析,来源:识微商情)
四、网友群嘲“躬匠精神”
曾经被认为是“工匠精神”和高质量代名词的“日本制造”,因为近来丑闻频发,事后涉事企业代表均是鞠躬致歉,导致网友嘲讽日本有的只是“躬匠精神”,网友情绪以负面为主。下面涉事企业新闻发布会上致歉的几张照片,大概就是“躬匠精神”的真实写照。
五、数据:日本制造未必走下神坛
数据显示:2016年日本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世界第一;人均制造业出口值世界第四;工业化程度世界第四;出口质量世界第二;对国际制造业的影响力世界第二;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力世界第三。而这五项数据,中国大陆没有一项进入世界前五。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汤森路透发布的2016年全球最具创新企业100强榜单,美国与日本分别上榜39家与34家企业,遥遥领先,而中国大陆仅华为公司一家上榜。日本早已抛弃传统制造业,转而深耕汽车领域、半导体材料等高新性技术领域,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80%以上,在行业里位居第一。
结语:丑闻会过去,信任却难存
造假,曝光,鞠躬道歉,再造假,再曝光,再鞠躬道歉……一次两次或许有用,舆论会被导向至“态度诚恳,还是有好的一面”,但屡改屡犯便不会再有人买账,毕竟民众都不是傻子。
从高田致命气囊、东芝谎报利润,到三菱、铃木“燃效门”,日产、斯巴鲁“检验门”,神户制钢、神户牛肉“造假门”,大都是日本乃至世界都颇具影响力的企业,本该成为其他企业的学习典范,如今却成了“前车之鉴”。屡次刷新底线的后果是引发世界对“日本制造”的质疑,这对于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巨大的打击。
只是召回问题产品,却没有更实际有效的行动去承担责任,改正错误,弥补过失,无法给蒙受损失的全球几百家合作企业一个交代,也无法给承受风险乃至受到伤害的消费者一个交代,便无法挽回那积累百年却一朝尽毁的信誉。
版权归识微科技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
社交媒体:@识微科技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