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银行作为牵涉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区,一旦发生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必将引起民众、媒体、政府乃至国家的高度聚焦。加之近几年来,有关银行的负面舆情事件逐渐增多,使其品牌和声誉受到了极大影响,甚至对银行业的整体形象也造成了危害。在当下如此复杂的网络舆情环境中,如何做好银行网络舆情应对的工作,是其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银行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
1、服务理念有待改进
银行决策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盈利能力,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等方面,往往忽视了服务理念的改进。从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以客户为中心,优化流程、提升企业价值,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只有真正重视消费者的需求,主动想客户所想,才能增加客户满意度,赢得市场。
2、声誉风险管理不够
传统的银行经营多重视信用风险的防范,但声誉也已成为现代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声誉的价值随着市场化的推进而显得越发明显。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银行从业人员对声誉风险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对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银行发展必须要与品牌建设相结合,把声誉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文化,形成内外协调、上下同步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才能真正把声誉风险管理根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逐步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3、客户关系维持不稳
银行在不断求新求大的同时,若是忽略对已有客户关系的维持,则会导致原有客户抱怨不断,忠诚度降低。银行机构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设身处地为既有客户着想,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增进理解与信任,及时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迅速处理客户投诉,维护银行良好的市场形象。让客户真正的乐意、满意、愿意在银行继续办理业务。
4、对网络舆情的关注度比较低
在传统的社会关系和媒体背景下,银行往往不会对舆情有多大的关注,更不会注重对舆情的管理。而现在,有关银行的网络舆情,特别是负面舆情正日益增多,银行若是以忽略或者粗硬的方式处理,必然会引起民众的极大反感和谴责,从而导致舆情危机的爆发。
二、当前银行网络舆情应对的不足
1、应对被动
目前,银行业对声誉风险尚缺乏系统理性认识和高效处置预案,舆情应对处于被动地位,重于事后处理而轻于事前预防,究其原因主要有:从决策层面看,虽然银行风险管理理念日益深入,但仍局限于信用、操作、市场、流动性风险等传统领域,对声誉风险的认识严重不足,缺乏战略层面的处置和管理。从职能层面看,未设置专门的舆情管理岗位和声誉风险管理部门,人员多为兼职,且声誉风险管理职能过度拆解至多部门,缺乏协调统一、步调一致的应对机制。从执行层面看,缺少一支训练有素的声誉管理和公关专才,一线员工缺乏声誉危机意识,声誉风险管理文化氛围薄弱。由此导致面对汹涌而来的舆情事件时,往往是手忙脚乱、疲于应付,导致错过舆情处置的最佳时机,结果就是为此付出高额的处置成本和弥补费用。
2、应对滞后
一些银行机构往往在负面舆情出现后才引起重视,突出表现为事前“浑然不知”、事中“高度重视”、事后“抛之脑后”,不注重日常舆情工作的机制建设、资源投入和能力培养。从舆情处置链条角度看:预防阶段,银行没有一套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体系,无法及时识别、分析和预警,现有的风险预案多流于形式、灵活性不够、操作性不强。处置阶段,对内缺乏成熟可行的应对机制,出现声誉风险事件时,往往集中全行精干力量临时应对;对外缺乏顺畅的接待、沟通、处理机制,未能和政府、监管部门、新闻媒体形成共同应对的协同效应。后续阶段,不注重对发生负面舆情根源性问题的剖析总结和整改防范,不能迅速研究并采取措施推动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存在“有事重视、无事淡漠”的侥幸心理。由此导致同类的舆情事件屡屡发生,风险暴露时,只能息事宁人、草率应对,而未能形成一种标本兼治、高效集约的处置模式。
三、银行如何做好网络舆情应对的工作
1、建立网络舆情组织机制
银行需要选拔并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熟悉网络环境的网络舆情管理员组成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小组,负责网络舆情的处置、管理工作。同时,要建立起公司内部与相关政府部门、主流媒体的联动机制,形成人人都是舆情管理员的工作氛圈。
2、建立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
要根据舆情传播的渠道,通过网络舆情监测预警系统工具,加强对网站、论坛、社交媒体等媒体的日常监侧,根据监测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舆情并快速制定应对方案。重点收集可能影响银行声誉的网络舆情,分析其中可能出现的舆情事件苗头,做好预警。
3、建立网络舆情处置机制
银行应建立健全舆情应急预案,并开展重大声誉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银行人员对负面舆情信息的处置能力。舆情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内有效执行舆情事件处置方案,及时采取措施化解负面舆情或将影响降至最低。
【免费试用舆情管理系统,可拨打400-829-9196或点击右侧在线咨询】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