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人,原本是网上流传的一个恶搞段子,却在近日变成了现实。然而,这并非滴滴公司推出的一项新业务,而是一位滴滴司机打了一名乘客,这位乘客还是滴滴公司的投资人之一。
(图片来源,老张爱女人微信公众号)
1、事件回顾:张桓、滴滴各执一词
4月28日23时,认证信息为上海她商信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桓 称遭遇滴滴司机打人:叫了一辆滴滴快车,等待20多分钟之后,司机仍未到达。打电话得知司机拉错人,想要取消订单,却被突然出现的司机无缘无故暴打一顿。
张桓上传了受伤的脸部照片,表示已报警,等待滴滴客服回复。
4月29日凌晨,@张恒 在微信公众号“老张爱女人”上发文《张桓:我被滴滴司机打的左眼软组织塌陷》,认为滴滴出行平台司机管控不力,处理问题拖泥带水,遮遮掩掩想小事化了。
4月29日10时许,@滴滴出行 发声明回应滴滴司机打人事件,称已冻结涉事司机账号,具体情况正在调查中,表示会承担张恒的医疗费用。在这份声明发布前十几分钟,@张桓 晒出了就医信息。
该份声明发表后,@张桓 在社交媒体公布事件进展称,滴滴已经把肇事司机电话找到并给了派出所,但滴滴和派出所都无法把打人司机给传唤到派出所,已委托专业律师跟进此事。
29日下午,有媒体报道称,滴滴方面公布了事件背景和过程,但滴滴方面公布的信息与张桓的描述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比如根据张桓的描述,司机接错人后不取消订单致使自己无法再叫车。而滴滴公布的信息显示,司机在接错人后提出取消订单并不收费用,但乘客表示要举报司机,并带有侮辱性词汇,冲突升级。此外,司机还在事件过程中曾投诉该乘客醉酒。
对于滴滴公布的信息,29日傍晚,张桓再次表示,“看到了滴滴公关的一些泼水脏文,坚定了我的决心,我今晚会公布被打视频,以及滴滴的谎言。”
4月30日,@张桓 发文,称已找到滴滴快车司机嫌疑人,爆料涉事司机非北京户口,不符合北京网约车要求,并暗指滴滴通过媒体发公关文,并雇佣水军意图“洗白”。
2、舆情发展:结果未明,舆情已降温
“滴滴打人事件”舆情集中爆发于29日下午至30日凌晨,当天张桓和滴滴双方有过几次“交锋”。舆情峰值出现在29日11:00-12:00,恰好是@滴滴出行 发布情况说明后。(数据截至5月2日11时)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出行 未对张桓质疑其购买水军的言论发表回应,此前声明所称“公布处置结果”也未见结果。30日凌晨,涉事司机已归案,是调查还未结束还是就此不了了之,只能等后续双方再次发声。现在网络上对此事的关注度已经下降了许多,如出现新爆料,讨论热度极可能会回升。
(发展趋势,来源:识微商情)
“滴滴打人事件”讨论热度最高的地区依次为北京、广东、上海,其中北京是该事件的发生地。值得注意的是,讨论热度较高的几个地区,北京、上海、苏州(江苏)、杭州(浙江)、广州(广东)均出现在了近年的“堵城TOP10”榜单中,且现阶段中国网约车产品覆盖地域基本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
(地域分析,来源:识微口碑)
3、舆论观点:滴滴需要承担主要责任
针对滴滴
@山东高法:【滴滴司机殴打乘客,别让情绪作了主】不管是什么原因,过程怎么样,打人都是违法的。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加,说明司机的职业素养不合格。如果互联网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话,乘客、司机和平台,都是维护好这个生态系统的责任方。
@法司徒Festo:且不说滴滴在对于注册司机的管理和约束之散漫、无序,在经历了不断的负面新闻后,尤其是针对滴滴司机和滴滴客服的负面报道后,滴滴依然我行我素,丝毫未见改善纠正之举,这次更出现了打人事件,这种粗鲁形象,与滴滴大企业的形象太过于背道而驰。对于这种恶性事件,又发生在皇城根脚下,不立刑事案件我认为是说不过去的。作为一个公众企业,滴滴也确实该认真考虑一下对于注册司机和客服的管理工作了,丢了企业形象,距离丢了资本融资也不远了。
@霜叶:滴滴的司机把投资人都打了,说明这家公司是很公平对待每一个乘客的,绝不会因为你是投资人就不打你,谁都打!
@老谭电商:滴滴公布司机打人事件经过,可以说滴滴自从统一打车市场以来,口碑急转直下,公众对滴滴的不满由来已久,而每次负面事件都会更加深公众的疑虑,而美团也正是借此高调入局打车市场。换言之,如果滴滴本次事件之后依然如此,那么公众、投资人都将会逐渐失去信心,超级独角兽的千亿美元市值梦或许将是水中花、镜中月。
②针对张恒
@木子李乱人心:为人师表就可以用侮辱性词语骂人了吗?只觉得被打的是你,怎么不换位思考被骂的是你呢?
@另一个叫潘军的:你就是一个素质低下的乘客,活该被揍。北京的司机我了解,能好好的就揍你?觉得自个儿有俩钱了,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了。北京人什么没见过,吃你煤老板这套!
@金刚:滴滴公布司机打人事件经过,以我多年吃瓜群众的经验以及生活中所见所闻,估计是这位投资者觉得有钱有资本加上酒精作用,以为别人是个开车的好欺负骂啊骂,没想到碰到个硬汉被教训了一顿……
4、为何在网上对滴滴的不满一点就“炸”
①提价
在滴滴uber补贴大战时代,专职司机一度月入上万,乘客车费也远低于出租车价格。滴滴收购uber中国区业务后,补贴结束大幅提价,引发司机、乘客两方不满。滴滴对合约司机采用高抽成和优先拼车的结算体系,令司机收入大幅减少;许多乘客抱怨多次打到套牌车,感觉滴滴变贵了、叫车难了,而相应的服务却没有提升。
②投诉处理不及时
滴滴通过服务分的模式对司机进行评价管理,如果司机收到乘客投诉、差评或是私自取消订单,司机将被扣除一定的服务分,导致其派单数量减少、接到长途订单的概率降低甚至被平台封号等。许多司机抱怨在收到差评之后向滴滴申诉,客服处理不及时亦没有完善的投诉渠道,经常吃哑巴亏。
这种投诉处理不及时,不专业,也体现在了乘客方面。4月1日,有位网名为“孟婆”女乘客称被滴滴司机骚扰,在向滴滴客服投诉时,客服甚至笑出声,投诉后还遭到了推诿等不严肃的对待。@滴滴出行 在回应此事件时,还称“出行安全任重而道远”,没想到这么快就又“翻车”了。
③负面缠身
除了上面提到的女乘客被滴滴司机骚扰事件,此前还有作家六六控诉滴滴动态调价收费高、滴滴涉嫌大数据杀熟、滴滴快车司机砍断电竞选手手筋等负面新闻,暴露出滴滴平台监管不严、运营无序的现状。
而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滴滴并没有很好的处理负面舆情。尤其是在滴滴打人事件中,@滴滴出行 声称会去医院看望受伤的当事人张桓并垫付医药费,而张桓爆料称医药费为自付。滴滴官方对此未发声回应,也未提供“实锤”,给公众留下“言而无信”的印象。其次,面对借媒体发公关文洗白的质疑,滴滴方也未作任何澄清,于是又诞生一个不敢担责的形象,进一步加剧负面舆情。
不要忘了六六投诉京东事件,一开始京东非常强硬,最后还是低头认错。和公众情绪对抗,只会令公众更加愤怒。
滴滴在公关危机上,似乎都是一封声明了事。然而,一再发声明的结果导向不是从此“从良”,而是新的负面新闻爆出,仿佛接力赛一般。导致公众对滴滴的口碑一再下降,负面情绪持续累计,网友一点就“炸”,实在是不奇怪!
要知道,喊“狼来了”的那个孩子,最后狼真的来了,也没有人再相信他了。
相关阅读:
版权归识微科技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商情热点请关注:
社交媒体:@识微科技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